心理咨询师案例:卑微的母亲

来源:心理咨询师    发布时间:2012-04-09    心理咨询师考试视频    评论

  心理咨询师案例:“卑微”的母亲

主诉:

   我的家庭比较贫寒,由于没有文化,我也一直无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不让儿子重蹈覆辙,我希望他能好好读书,考上重点大学。

   在初中的时候,儿子成绩还算不错,但就是喜欢贪玩。上了高中后,为了监督儿子的学习,并在生活中全方面照顾他,我也就辞掉了“鸡肋”般的工作,专门在家陪读,为儿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连周围的邻居也都说:“天底下哪有像你这么关心孩子的。”其实,我觉得只要儿子能考上重点大学,这一切都值得。

  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儿子今年高考发挥失常,成绩居然比平时的水准还差一大截,分数勉强达到二本线。得知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天仿佛在瞬间轰塌了,感觉衰老了很多。这三年来,我付出了多少心血,每天都要六点起床子做早餐,晚上一直陪儿子看书到12点。可到头来不仅没能帮到儿子,反而拖了后腿。

   现在的我整天昏沉沉的,不想吃,不想喝,只想躺在床上,任由家里狼藉一片。我更没有勇气走出家门,怕别人嘲笑,怕别人说某某考上了大学。虽然看到疲惫不堪的丈夫下班回家后还要照顾自己时,有种自责涌上心头,但是心里更多的是恨,是愤怒。

   我无法忍受自己的事业、家庭和子女教育都如此失败,有时甚至想要一死了之。否则,我的心里终日都将被痛苦撕咬。

点评:

   猛一看,文章中的这个妈妈似乎与我们听到的那些,因为把自己的梦想转嫁给孩子,却未能实现之后的崩溃很像。然而,那样的家长往往带给我们的感觉是“指向外的愤怒”,即:通常这样的家长会抱怨孩子的不争气,抱怨自己牺牲了那么多却未能如愿以偿,这类父母常常给人一种高高在上,带着试图控制孩子一生的强势感席卷而来,等等。但是,细细品味上面的主诉内容,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责’感涌上来。

   “这三年来,我付出了多少心血,每天都要六点起床子做早餐,晚上一直陪儿子看书到12点。可到头来不仅没能帮到儿子,反而拖了后腿。”这句话,看似母亲在抱怨孩子的不争气,但实则这么母亲是在对自己进行评价,即:“我这么努力的帮助儿子,到头来还拖了他的后腿!”当我们强调这句话的时候,那种自责感就会更加明显。似乎在这个母子关系上,我们会感受到母亲的地位要低于儿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接着文中提到“虽然看到疲惫不堪的丈夫下班回家后还要照顾自己时,有种自责涌上心头,但是心里更多的是恨,是愤怒。”我们可以试想,当一个女人心离或身体不适的时候,得到丈夫应有的照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这个女人会为此感到自责,那种不平等的感觉又一次被我们觉察到了。似乎她并不值得丈夫为自己这样付出。虽然,文中并没有说她心中的恨与愤怒究竟指向谁?但是我大胆的猜测,很可能指向的是自己。

  如此,一个在家庭中似乎没有地位的母亲形象跃然于我们眼前。接下来,也许我们会有一个好奇,即:是什么让这个母亲变得卑微?

   在主诉者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在强调自己出身不好,没有文化,无力改变命运等……这都是些带有自我贬低味道的评价。虽然,我们不了解这个母亲的成长经历,但是似乎让我们已经开始了解为什么这个母亲会带给我们‘卑微’的感觉。我们无法知晓在这个母亲年轻时,是否为改变自己命运努力过,但是我们却看到她试图帮助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借此来改变儿子的命运,以及自己的命运。

   我猜,也许这位母亲出现的一系列抑郁的状态,可能与她心中一直都有的那个 “母以子贵”的信念有关。这个信念可能会让她迷失自己,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力量。坚定的认为只有通过儿子的出人头地,才能实现自己那个‘摆脱’卑微身份,和不要让儿子重蹈覆辙的愿望。

   然而,当儿子的考试失利后,她的这个愿望也就随即破灭了。这无疑对有这样经历的母亲来说,是她生命历程中的又一次重创!

建议:

   1、尽快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2、一个出身贫寒,没有太多文化的母亲,抱着一个美好的梦想,至少曾经非常努力过。她并不像有些人那样安于现状,不奢望自己改变,也不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这个命运。这个母亲无论如何,内心都有着一种力量,一种可以‘突破’什么的力量。所以,在帮助这个母亲走出抑郁状态的时候,需要周围的家人和朋友,甚至她的心理咨询师,也许都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找到她那些‘有力量感’的事情,比如:她坚信孩子只有考大学才能过上与自己不一样的生活。要知道,坚定不移的相信一件事,这本身就是需要顽强的力量才能维持下去的信念。

   3、当孩子没有考试成功,似乎母亲的梦想崩溃了。母亲曾经编织的那个确定的未来,一下子变了模样。人们往往喜欢那些确定的东西,因为会让我们有自主感,有把控感。可是但当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时,很多人会变得抑郁、焦虑、不知所措。所以,也许在帮助这位母亲恢复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她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有把握自己命运的能力的。

   记得文中提到:“我也一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后面因为照顾儿子,而选择辞掉“鸡肋”般的工作。这两个说法其实是存在矛盾的,虽然是因为照顾儿子而选择辞职,这看似是在没有‘自我’的前提下的一种选择。但是,就“鸡肋”般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么利用照顾儿子之名,选择放弃这种没有意义的工作,不恰恰能够体现出她对自己的命运其实还是能够控制的吗?或者说,如果她的人生98%都让她感到无力改变,但至少还有剩下的2%是完全属于她自己的。那么,帮助她,也许就要从这2%开始。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