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怎样克服独生子的报复心理

来源:心理咨询师    发布时间:2012-04-09    心理咨询师考试视频    评论

  问:我的独生于今年读小学四年级,成绩不太好,经常爱在课堂上搞个小动作什么的。有一次,在没考好并被老师批评后,他竟趁老师转身时将钢笔水甩了老师一身。老师来家访时说,这孩子报复心强,只要老师批评他,他就要想出一个报复老师的办法,这样的学生很难教。请问,怎样才能帮助他改掉这个缺点?
  答:根据您的介绍,我认为您儿子之所以有那些对老师不恭敬的行为,主要是由于意志软弱,承受挫折的容忍力比较低的缘故。正因为他不能承受挫折,老师一批评他他就会觉得受不了,从而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行为中带有攻击性和敌意性,也就是报复性。
  为了真正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做挫折,什么叫做容忍力。心理学认为,挫折就是指人的行为或需要受到阻力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挫折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难免遇到的,有的人经受得住,有的人却经受不住。这种是否能经得起挫折、是否能摆脱困境的耐受能力就叫容忍力。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有的人意志坚强,能够合理地去调适自己的心理使自己稳定地度过挫折期。而另一些人则意志软弱,不能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接受挫折,并在挫折中奋起,便一步一步地颓废下去。
  儿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对各种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很容易产生挫折感。有时,甚至一件极小极小的事情,也容易使他们如同大难降临般感到无法承受。一个人在受到挫折以后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四种表现:
  1.出现攻击性行为。您儿子的行为就是较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由于他的成绩一直都不太好,再加上他爱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可能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种失落的情绪日复一日地在他心中积压着,没有发泄出来。终于,在一次没考好而被老师批评之后,那种严重的挫折感到达了顶点,使他情不自禁地要爆发出来。于是,在老师转过身的时候,他就采取了攻击性的行为——将钢笔水撒在老师的身上。
  2.表情冷漠内心绝望。当一个人产生挫折感后,内心便非常不快。久而久之,便易将这份失落的情绪积累起来,生活态度消极的人就转化为冷漠。冷漠的表现是不爱参加任何活动,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极少言语,内心里充满了失望甚至绝望。比如,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整日愁眉苦脸,不爱和大家在一起谈话、玩乐,变得孤独内向。
  3.行为变得幼稚。在遇到挫折不能承受时,有的孩子变得有些歇斯底里,这种行为实际上并非是简单的幼稚,而是一种瘟病。例如,有的儿童因为要买玩具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就地打滚,或是扯着大人的衣服又哭又闹,这种行为也是容忍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的一种表现。
  长期处于挫拆感的重压下,会使孩子变得情绪消沉,表情冷漠,内心充满故意和破坏性。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不正常心理之后,要尽快帮助孩子解除挫折所带来的重压。具体办法有下面几种:
  1.加强孩子的韧性,发展孩子对挫折的容忍力。人的一生中要遇到的挫折是多方面的,如果心理素质过干脆弱,不堪一击,那么他在未来的生活中必然是个失败者。所以,家长要在多方面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尤其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总是被父母、长辈捧着,爱着,他们几乎很少遇到大的挫折,因此才在遇到一点点小问题时,便像天塌下来一样诚惶诚恐。多给孩子一点儿挫折教育,他的内心才会更坚强。
  2.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有的时候,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的要求,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挫拆感,适当地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要求孩子,评判孩子,会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另外,家长还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只要一个人尽到了最大努力,即使失败了也不必内疚、失落,不必去追求那些力所不能及的高目标。
  3.培养孩子坚强刚毅的性格。意志的软弱是不能承受挫拆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家长能在平日的生活中多培养孩子的刚强性格,不要事事都为他们做,而要让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作业、任务等。只有这样,他才会在遭遇挫折时坚毅果断,而不致于萎靡消沉。

相关推荐:

案例: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自理能力 过分偏食怎么办

更多推荐:

2011年心理咨询师网校课堂

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在线测试!

心理咨询师网友交流区

>>>我考网正式启用新域名233.com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