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我国2011年的外贸形势

来源:外销员    发布时间:2012-03-12    外销员视频    评论

“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是2011年的外贸关键词。盘点这一年的外贸,一长串的数字能够说明什么?年初设定的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在世界经济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强的背景下,明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又将走出怎样的轨迹?

  历史新高,增长背后看平衡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至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30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创出历史新高。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后,全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

  在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同时,进出口平衡也取得重要进展。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今年我国全年贸易顺差估计将比去年减少300多亿美元,贸易顺差占G D P的比重在2%左右,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从结构上看,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063.5亿美元、775.6亿美元、720.5亿美元和414.5亿美元,分别增长33.8%、36.7%、44%和82.5%,均高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表明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同时,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总体出口增速,其中重庆、河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8倍、78.4%、56.3%和68.1% 。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国内增值链条”。

  在海关保税监管政策的支持下,世界500强已有480家落户我国,加工贸易已使我国发展成为规模巨大且具有一定研发设计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加工厂”。其构成主要包括:7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10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3个保税物流中心、764个保税仓库、116个出口监管仓库。这个“世界加工厂”,解决了4000万人员就业,带来了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我国贸易大国的崛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寒流来袭,前高后低成定局

  在海关总署官方网站的首页上,有两张外贸进出口走势图,清晰地勾勒出今年外贸进出口前高后低的走势。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不久前指出,今年9、10、11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增幅每个月均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个百分点,12月份,外贸出口增幅将继续延续前几个月回落的趋势。

  “今年外贸遇到很多困难,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说。在日前举行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与境外营销中心交流会上,钟山分析说,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不足,欧美两大经济体复苏困难。此外,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既有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又有新兴市场的竞争,这使得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占主要贸易伙伴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报告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外部需求下降与成本上升叠加在一起,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经营困境日益凸显。

  “我国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被削弱。”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燕生表示,我国投资环境的综合成本上升速度明显快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发生产业对外转移的趋势难以逆转。新竞争优势没有形成,旧的竞争优势又在迅速下降,外贸就会面临滑坡风险。“转换模式和增长方式,培育新竞争优势,已经迫在眉睫。”

  直面困难,平衡增长

  陈德铭日前在日内瓦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明年中国外贸形势严峻,但会略有增长。

  “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加上贸易保护主义频发,中国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希望看到的是明年中国进出口都出现增长,或许会是小幅的增长。”陈德铭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商务部正在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将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正式出台,主要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持对外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出口平稳增长;二是继续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特别是要推动出口结构升级;三是要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进一步促进贸易平衡。

  海关总署提出,将继续按照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方针,大力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继续拓展和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加强科学规划、严格准入退出标准、着力提高运行效益;进一步完善保税监管场所功能,支持企业通过保税监管场所扩大进口,促进我国外贸进出口平衡发展;要引导企业灵活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