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外销员考试辅导: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分工

来源:外销员    发布时间:2012-03-12    外销员视频    评论

  第二章 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深化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萌芽阶段(地理大发现,殖民地的开拓)、
  形成阶段(英国的产业革命,资本生产体系是在这个时候确立的)、
  发展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
  深化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下的四点具体解释都要记住,简答中容易出现,论述也有可能。
  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
  自然条件是基础,
  资本流动,跨国公司的发展是重要力量,
  上层建筑的推进或延缓作用。
  3、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赫-俄的要素禀赋论;要理解推导的过程.(精讲)
  4、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阶段:
  产品创新时期(技术密集型),
  成熟时期(资本密集型),
  标准化时期(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相结合)。
  5、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学说:
  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说,产品生命周期说,需求偏好相似说,产业内贸易说。
  第1~2章思考题
  1、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
  2、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学说的三个主要结论是什么?
  3、计算:甲乙两国因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各不相同,甲国每单位土地的价格为5元,每单位劳动力的价格为1元,乙国每单位土地的价格为1元,而每单位劳动力的价格为2元,假设两国生产水平完全一样,即生产每单位小麦均需10个单位的土地和一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每单位棉布均需要1单位土地和10个单位的劳动力。试用俄林的生产要素比例说计算两国生产这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并说明两国如何分工。
  参考答案: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加合理,可增加产品总量,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2、要素禀赋说(Factor Endowment Theory)的三个主要结论是:
  (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3、甲国生产单位小麦的成本=小麦的要素比例×小麦的要素价格=10×5+1×1=51元
  乙国生产单位小麦的成本=小麦的要素比例×小麦的要素价格=10×1+1×2=12元
  甲国生产单位棉布的成本=棉布的要素比例×棉布的要素价格=1×5+10×1=15元
  乙国生产单位棉布的成本=棉布的要素比例×棉布的要素价格=1×1+10×2=21元
  因为甲国小麦单位生产成本为51元,棉布单位生产成本为15元;乙国小麦单位生产成本为12元,棉布单位生产成本为21元。所以,甲国分工生产棉布,乙国分工生产小麦。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