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医学检验临床化学辅导精华:血清酶变化之细胞酶的释放

来源:检验技士    发布时间:2013-02-18    检验技士辅导视频    评论

  细胞靠细胞膜来维持其完整性,细胞膜代谢十分活跃,依靠膜上一系列ATP依赖的离子泵来维持细胞内外Na+、K+和Ca2+浓度的差异,这过程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当缺氧或能量代谢障碍、ATP供应减少、离子泵功能障碍时,无法维持正常离子的梯度差,改变了细胞的内渗透压,从而引起细胞肿胀,特别是Ca2+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膜的泡状突出,膜孔隙增大,酶开始从细胞内向外溢出,其速度和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的有:

  ⒈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 对于非血浆特异酶,细胞内外浓度差可在千倍以上,因此只要有少量细胞坏死或者细胞有轻度病变,血中酶浓度就可能明显升高。有人计算过只要有1/1000肝细胞坏死,所释放的酶可使血中酶增加一倍。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CT)在细胞内外浓度差异可达到105:1,此酶在肝脏病变时变化极为明显,可惜的是,由于测定方法不方便,临床应用不多。但对于血浆特异酶而言,由于细胞内外浓度差异小,细胞病变很少引起血中酶浓度明显升高。

  ⒉酶在细胞内定位与存在形式 从上述酶释放的机制不难理解最容易释放入血的是胞质中游离的酶,如ALT,LD等。而在细胞亚显微结构中的酶则较难溢出,除非细胞病变进一步加重,不局限于细胞膜。特别是线粒体酶,由于有两层致密的线粒体膜,往往当细胞出现坏死病变时,才开始释放入血。在一个典型的AMI病程中,线粒体AST是最后一个出现升高的酶,而且到达峰值时间也最迟。临床通过线体酶的测定,有助于判断疾病的不良预后。又如肝细胞中AST大部分存在于线粒体,虽然其绝对量超过ALT,但在急性肝炎时,由于细胞病变较轻,胞质中含有大量ALT,故血中ALT往往超过AST。而在肝硬化时,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坏死,线粒体中AST大量溢出,血中往往AST大于ALT。

  细胞膜上也含有多种酶,如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大量存在于肝中毛细胆管上皮膜上,当胆道梗阻、胆汁潴留在肝中时,胆汁酸盐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可将GGT从细胞膜上洗脱下来,而此时不一定伴有细胞膜病变。正因为血中不同酶变化机制有差异,这样GGT和ALT在各种肝胆疾病时的变化常不一致。

  ⒊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 不少实验都证实酶的释放速度大致与酶的分子量成反比。由于临床上测定的十余种酶之间分子量差异不太大,此因素对血中酶浓度高低影响恐不如上述因素,但对酶在血中出现升高时间先后有相当大影响。例如在AMI时,血中最先升高的CK分子量为85000,而分子量为125000的LD出现升高明显推迟。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