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困境剖析和路径选择

来源:网络编辑考试    发布时间:2012-05-11    网络编辑考试视频    评论

  2009年10月24日,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在杭州颁奖,媒体评论人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在经过多年的写作与磨砺之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奖项和年度盛会。
青年时报有幸发起主办并承办了这次活动。颁奖盛典上,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出版报、新浪网、新京报、中国周刊、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多家媒体和国内评论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大计,真知灼见,言犹在耳。

  结合青年时报近年来在言论报道上的做法和思考,草就此文,以求争鸣。

  新闻评论的迅猛发展和困境剖析

  以1997年南方都市报的创办为标志,其后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1日诞生了“青年话题”专版,使新闻评论开始大量进入公众视野。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方式被不断刷新,在信息量过剩、独家消息越来越难掌控的传播环境下,媒体受众对独家评论、个性化观点的需求越发迫切。各家媒体对新闻评论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类媒体上出现的评论文章,包括评论类的博客写作,已成为当下最活跃、也是最普及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的兴起,让更多的知识分子摆脱学究式的论文方式,加入到新闻评论这一洪流中来。随着越来越多人的介入,新闻评论不仅贡献了更多的具有知识价值与公共价值的作品,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重大社会事务的决策推动中。青年时报2002年7月在浙江首创时评专版后,不断加大新闻评论的建设力度,除了二版的《青年评论》,还在头版开设了《封面评论》专栏,在本地新闻版开设了《马上评论》和《教育述评》栏目,在文体新闻版中开设了述评栏目《功夫刀法》和《酷评》等。2008年2月底,青年时报推出了国内都市报的第二家《评论周刊》,每周六出版,8版单独成叠。丰富的言论报道载体,为青年时报的影响力传播提供了扎实的平台,评论已经成为青年时报的灵魂和旗帜。

    和都市报的历程相似,新闻评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多重困境。首先是新闻评论的同质化。我们经常可以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看到大量主题雷同、观点相似的评论,这些评论的背后,则是一大批几乎天天见面的评论作者。其次是新闻评论的局部肤浅。新京报编委、评论部主任王爱军认为:目前有两种评论,一种是“口水评论”,文章只是感情的宣泄,没有理性,比普通老百姓的见识还低,另一种是“废话评论”,满篇都是对的,每个字都是正确的,每句话都是真理,但你把文章全部读完之后会发现,他什么都没说,没有给你带来任何新的价值。困境之三是评论的八股文风。现在的许多新闻评论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时评体”,先是简述新闻事件,然后就是大段的先哲名言、配套时髦的各类理论模型,牵强附会,艰涩难懂,读来味同嚼蜡。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