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实务:新闻照片的数字化原则

来源:网络编辑考试    发布时间:2012-05-11    网络编辑考试视频    评论

  1、新闻照片加工的原则:(论述)

  依据《华盛顿邮报》等7家报纸制定的图片编辑15条原则。

  ▲▲所有的原始数码图像都必须由数码相机直接下载到图片库以备所需时编辑和回顾。在进行本地传输时,原始文件需存盘。所有用于编辑目的的打印输出都必须来自数码相机的原始文件。”

  解读:

  (1)像保存底片档案一样,对原始数码图像下载和存档。

  (2)绝不允许拍摄者对原始数码图像文件的数据做任何修改,以确保提供给图片编辑和版面编辑的照片是原始图像信息。

  (3)实际工作中利用软件对原始数码照片的构图、影调、色温、色相、色明度、色彩还原和色彩饱和度等不满意之处修改时,注意:第一,要把修改的照片另存一个文件;第二,提交编辑部时要将修改的文件连同原始数码图像文件一起上交。

  (4)拍摄的数码原始文件不管传输与否,必须及时下载存盘。

  (5)编辑在选稿、编稿、排版、打印印刷过程中,都必须使用来自数码相机的原始文件,以确保照片信息的准确性。

  (6)“以备所需时编辑和回顾”。“编辑”是指图片编辑或版面编辑对你修改后的照片不满意,需要重新编辑和修改;“回顾”是指编辑要对照原始文件所有信息的核查。

  (7)每一位图片编辑和版面编辑也必须履行和遵守这条原则,确保原始数码图像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图片应标注清晰的图片说明。

  解读:

  (1)“清晰的图片说明”就是要说清新闻的基本要素:5个“W”加一个“H”,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无论摄影记者,还是图片编辑、版面编辑,“应标注”的往往没有标注,该“清晰”的常常不清晰。

  ▲▲读者认为图片应当是对事件的真实记录,我们决不能背叛这种信任。纪实照片的完整性具有最高优先权,纪实照片边框内的所有内容都不能改变,包括改变背景,增加颜色,制造图片蒙太奇或者拼接图片。不能对图片中的内容做任何的增减,这意味着即使是一只手或者一根树枝出现在图片中的不合适的位置,我们也不能去掉他。

  解读:

  (1)“读者认为图片应当是对事件的真实记录”:根据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作为报道摄影的新闻图片,也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真实记录和报道。

  (2)记者无权改变新闻事件的全部、片断和每一个瞬间的事实。对于摄影记者来说,就是无权改变新闻照片中的每一个细节新闻信息。

  (3)“纪实照片的完整性具有最高优先权”:这里的“纪实照片”就是特指作为报道的新闻摄影;新闻照片原始图像的“完整性”是至高至上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4)任何人不能对图片中的内容做任何的增减,尤其是不能“制造图片蒙太奇或者拼接图片”,以确保新闻照片的原始信息。

  ▲▲摄影记者不能对新闻事件进行设置、重现、导演或者采取其他人为行为干扰新闻事实。

  解读:

  (1)不能策划新闻;

  (2)不能人为地干扰、摆布、导演正在发生着是新闻事实;

  (3)不能在新闻事实过后再重新演习、摆拍;。

  ▲▲纪实照片应尽量减少侧面影像的图片的使用,这些图片容易造成特征性元素的缺失。

  解读:

  (1)既然是“减少”,就不是不允许,不能绝对化。

  (2)但是作为新闻照片,确实应当注意对影像“特征元素”的表现,尽量不要造成缺失现象。

  ▲▲纪实照片不得被拉伸、变形以适应版面需要。

  解读:

  新闻照片不能随意变形。不能为了编辑方便而将照片拉伸变形,借以填补空白。这是因为:

  (1)违背了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做变形处理的同时,被报道对象的真实、客观形象也改变了。

  (2)这种版面处理还涉及四个问题:

  A、照片中人物形象被歪曲了,不尊重被报道对象;B、摄影作者作品的完整性被破坏了;C、读者一般不会认为是图制作得不好,而会责怪摄影者拍得不好,作者的名誉权也被损害;D、从美学角度来看,随意把人物形象拉长或压扁,在多数情况下,扭曲了正常的人体结构,丑化了人类自己。

  ▲▲应减少标题压图片的用法,如使用则必须与摄影者和图片编辑共同论证。

  解读:

  (1)“应减少标题压图片的用法”:这里说的是“减少”,不是不能使用。

  (2)“如使用则必须与摄影者和图片编辑共同论证”:这里有两层含义:①强调尊重摄影者作品的完整性;②使用压题图片时,是否对图片的基本信息构成了伤害需要论证。

  (3)压题图片是一种标题与图片的版面组合,是一种版面手段。标题字压在图片的什么部位,才能达到既突出整体新闻,又美化版面;同时,又不会破坏图片的基本信息?这些都需要论证和正确的设计。

  ▲▲数字图像改造技术的使用必须明显地显示出其虚构性。如果必须使用图片说明才能让读者明白此图片经过了数字技术的处理,那么这张图片不能被采用。

  解读:

  制作数码照片一定要在视觉上有明显的符号特征,要让读者不用看文字说明,只要看照片本身就可以明白是经过数字处理过的图片。

  ▲▲可以创造性地使用照片图示来表达编辑思想。照片图示一般不使用纪实照片。照片图示的制作必须会同摄影者本人、图片编辑、文字编辑、美术设计,使用的手法必须明显或者夸张,以避免读者误认为其为纪实照片。这种方法使用时必须得到新闻美术总监或其助理编辑的同意。

  解读:

  (1)“照片图示”:为版面选择和使用图片开通了一片新天地,增加了一个新的、强大的图片品种。

  (2)“照片图示一般不使用纪实照片”:强调图示图片与新闻照片之间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不使用新闻照片,而使用那些新闻性不强或者没有新闻信息的照片。这种照片一般可以作为插图照片使用。

  (3)“必须明显或者夸张”:①在视觉符号上与新闻照片的区别必须是明显的;②画面形象应当是夸张的,而不是纪实的。

  (4)“必须得到新闻美术总监或其助理编辑的同意”:图示的美术设计很重要。当编辑要用作者拍的一张照片做图示使用时,应当而且必须得到美术总监或美术总监助理编辑的同意,才能进行。这里强调的是团队协作精神,是写作、编辑、设计三合一的概念:图文总体设计。

  ▲▲应读者需要刊登的从读者那里获得的有关婚礼、讣告等的图片不能做任何改动。比如,讣告图片必须与原图保持一致,重现性是最重要的。

  解读:

  ——这是指应读者要求的有约定性的图片,要尊重读者意愿,保持图片信息的“重现性”。

  ▲▲允许为了使图片有更好的效果而对于锐度和对比度的一般性调整。为了增加清晰度和精确度而对色彩或灰度进行的调整必须被限制到最小程度。

  ▲▲可以通过加光或者减光改善图片的技术质量,可以使用数码技术修补照片中由于过多的灰尘和其他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图片缺损。

  解读:

  (1)“允许为了使图片有更好的效果而对于锐度和对比度的一般性调整”:这里讲的是“一般性调整”。

  (2)“加光或者减光”:如同在暗房放大时对影调的调整。

  (3)“其他非人为因素”:比如照片划痕,冲洗放大过程中由于药水和镜头有杂物造成照片出现的脏点等。

  (4)在电脑上可以修改新闻照片,就像我们过去在暗房中冲洗放大照片一样,电脑可以担当起传统暗房的全部工作。另外,在编辑、制版过程中,编辑也可以对照片做一些局部的修改和调整,例如:对影调、色彩、剪裁等的局部处理。

  我所说的“局部的修改和调整”,与“一般性调整”大体相同。

  但利用电脑修改新闻照片有底线:

  A、所谓“局部”,是指对照片基本影像信息不构成伤害的修改。

  例如:

  ——没有改变照片中影像主体形象的真实性;

  ——没有改变照片中影像信息的结构和布局;

  ——没有对影像进行变形处理;

  ——没有张冠李戴的“换头术”;

  ——没有移花接木的集锦,等等。

  一句话,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包括影像信息真实性原则基础上的修改,就是电脑修改新闻照片的底线。

  ▲▲美术总监,责任编辑和编辑部应当对有疑点的图片及时作出质疑,必要时总编辑应参与决策。

  使用图片要高度负责,对有疑点的照片,要行使把关人的职权,不让有问题的照片传播出去。

  ▲▲所有在本报刊登过的照片在参加摄影比赛时都必须遵照本报图片处理原则,依照原始图片加以调整。

  ——“依照原始图片加以调整”:即使是参加比赛的照片,也还是以不破坏原始照片的基本新闻信息为尺度进行调整。

  2、新闻照片数字化处理:(填空)

  (1)主要处理软件:photoshop,fireworks。

  (2)数字图片常见格式:(填空)

  A、bmp格式 B、GIF格式、C、TIF/TIFF格式: D、JPEG/JPE格式、E、PNG格式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