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公信力取决于自身努力营造

来源:网络编辑考试    发布时间:2012-05-11    网络编辑考试视频    评论

  网媒大家谈第六期:网媒公信力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营造

  嘉宾:宋守山 《传媒三十年》作者 

  【导读】宋守山(微博:http://weibo.com/songshoushan)是一名大学教师,也是传媒研究专家,曾经出版《传媒三十年》一书。最近他的关注和研究重点是都市报、新媒体和新闻传播史,他认为所谓的都市报主流化是对此前公信力透支的一种反思和补救,网络媒体也是如此。宋守山认为,网络媒体公信力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营造。如今一些网络媒体已经开始通过求证、辟谣等形式有意识地营造公信力的形象,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网络媒体要让真相有说服力就要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来证伪。

  曝光换广告是透支公信力

  修相科:你写过《传媒三十年》这本书,可以说对传媒业有着深入的观察和感悟,能否介绍一下最近的研究方向,有关注新媒体这一块吗? 

  宋守山:传媒史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最近一直在持续关注传媒史,并且每年都要推出一个个人的传媒报告。最近除了传媒史这一研究主线以外,就在关注企业的运营特别是传媒企业的运营。新媒体是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关注的一个方向。

  修相科:你昨天在微博里提到一个观点:所谓的都市报主流化是对此前公信力透支的一种反思和补救。这句话如何理解? 

  宋守山:说句有些都市报朋友不喜欢听的话,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都市报走的是“曝光——收广告费”的路线。其实,传媒产业是影响力产业,之所以有企业害怕你的曝光,是因为你的公信力存在。可如果拿着公信力来换取广告的话,短期来说效益可能会不错,但时间一长,公信力就会慢慢的透支完毕。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所以,有些都市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开始摒弃“小报”路线,开始宣称要打造一份主流化报纸。重新构建自己的公信力。这其实也是经济利益的考虑,不仅仅是为了媒介自身的建设。

  修相科:这也许符合一般的发展规律:丛林时代,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当经济建设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便开始规范。 

  宋守山:也可以这么理解吧。但是有一个问题你不知道有没有发现,都市报自身主流化以后,会再创办一份都市报,来弥补自己空缺的市场。新创办的报纸往往依旧走原先的“曝光——收广告费”的路线。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知道以后如何进行规范。

  网络媒体更要注重公信力建设 

  修相科:说到传媒的公信力缺失的问题,你观察到网络媒体也存在这种现象吗? 

  宋守山:其实,网络媒体公信力丧失的问题要比纸媒严重一些。网媒一开始就起于草莽,虽然现在已经得到了公众乃至政府的认可。但其公信力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对于某件事情的判断,一般来说,会以纸媒为准。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网媒太难以控制,网媒的可信度还值得进一步增强。当然,这也是其优势之一。但这与公信力是两回事。 

  修相科:很多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所谓公信力,不是靠左突右冲打出来的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如何树立公信力? 

  宋守山:公信力是冲打出来的,这个冲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建设的过程。但是这和透支公信力来获取暂时的经济效益是两回事。如果网媒“冲打”,发了曝光稿件,不收钱撤稿,这是公信力建设,而如果如低端都市报一样,曝光是为了收钱,批评是为了广告,那么这就不是公信力的建设。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天,一家单位忽然来了三拨记者,都是某网站的,但彼此相互却不认识。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这家网站将不同的版块做了承包。这个故事发生在青岛。这样一来,何来公信力?

  修相科: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网络媒体的主办者来说的确是透支公信力的行为。这个时候的泥沙俱下,对于一些想提升公信力的网络媒体来说是否也意味着机会? 

  宋守山:是机会。相对于这家网站来说,另一家也是山东某部门主办的网站就在今年夏天全面收回以前对外承包的地方站,并将采编与经营完全分开。这也在说明,已经有网络媒体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媒体公信力建设关键在自身 

  修相科:你认为采编与经营分开,是遏制这种不良现象的良策?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建议? 

  宋守山:采编经营分开,其实只是策略之一。对于媒体公信力的建设关键是媒体操作者自身对于公信力建设的努力。可现实是,不仅不分开,而且意识不到公信力的重要性。     

  其实,无论是网媒也好,纸媒也罢,其经营方式有很多,未必非要靠出卖公信力来换生存空间,当然,很多人热衷这么做可能是因为透支公信力相对于其他的经营方式更加容易一些,但却是饮鸩止渴的行为。一份媒体的风格往往就是其主编的风格,这一点相比你会认同。特别是在当下。 

  修相科:网络媒体的把关机制跟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是不是这也导致了他容易被人利用,成为达成某些目的的工具?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公信力? 

  宋守山:是的。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海量的信息,这肯定会带来泥沙俱下的状况。此外,网络的信息来源也有很多,这也容易影响公信力。但这些和人为透支是有所区别的。 

  修相科:我看到,你注意到了人民日报的《求证》栏目,同时新华网也有一个类似的栏目好像是叫“新华网事”,这是不是也给网络媒体提供了一个思路? 

  宋守山:这些栏目的出现是一种对于网络事件的回应,因为对于网络流传的各种信息来说,众说纷纭,再加上有很多所谓的“水军”,更让事件变得真假莫辨。所以这是一种思路。但这样的栏目更要保证绝对的公信力,否则带来的危害会更大。 

  “网络无改稿”有其特殊语境

  修相科: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叫“网络无改稿”,我不太认可,我认为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纠错和勘误机制更加灵活,一旦发现哪个地方错了,可以立即改正,并把正确的信息传递出去。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宋守山:我同意你的观点。网媒就应该如此,不仅要及时迅速发布信息,更要及时纠正信息。在这一点上,我建议新浪将“微博辟谣”强制每个人关注。

  网络无改稿这句话的提出,也有其本身的语境。这句话最早应该出现在新华网。新华网让每个编辑记住这句话的时候,目的是让这些编辑们记住自己的社会责任,因为网媒每天发稿是海量的,时效性也非常高,这个就不像以往的传统媒体层层把关。所以,要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但正是有这种责任意识,才在有了问题和错误的时候需要及时更正,甚至发布声明。 

  网络编辑应该比传统媒体编辑掌握更多技能

  修相科:这个事情谈深了,又是网络编辑自我定位和规划的问题了。很多人——甚至是一些从事网络编辑的人,都认为网络编辑是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活,无非就是ctrl+c ctrl+v,实际上网络编辑也要主动承担起把关人的角色,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信息来源的上游媒体。 

  宋守山:我倒是觉得,网络编辑的技术含量应该更高一些。对网络编辑毫无技术含量的认识是片面的,这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误解。     

  财经网的招聘信息说的很形象,除了爱新闻爱财经一类的专业要求以外,更要懂得网络技术……此外,一个合格的网络编辑要懂得新媒体,甚至可以说,网媒应该改变网络编辑这种称呼,他们应该叫做全媒体编辑。全媒体编辑不仅要与纸媒编辑一样懂新闻,更懂技术,懂传播。可惜目前这样的人还比较少。我们的传媒教育也存在问题。大家都有责任。    

  刚才你说“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信息来源的上游媒体。”这是由我国的网媒管理规定所限制的。但现实情况是,网媒的自采内容也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吧?

  修相科:网媒的自采内容实际上把关机制是不应该打折扣的,必须跟传统媒体一样有数道审核才能过关,这样才能保证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我所说的是一般编辑。 

  宋守山:的确如此。正式发布的稿件与博客微博等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审核机制的建立是很庞大的事情,毕竟网络的资讯是海量的。对于网媒来说,也要有很大的投入。

  修相科:从信息传播规律来看,谣言往往比真想传播更快、更广。在这个规律面前,网媒也面临挑战:如何让真相更有说服力,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 

  宋守山:谣言传播的更快是因为公众对“非谣言”已经不是很相信了。同时,大家也对谣言更加好奇,因为谣言更能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所谓“狗咬人不叫新闻,人咬狗才叫新闻”。网媒让真相有说服力就要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来证伪,要做到“有图有真相”。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