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外科主治骨科学: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来源:外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2013-02-21    外科主治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一)脊柱骨折

  1.有严重外伤史,如高空落下,重物打击头颈、肩背部、塌方事故、交通事故等。

  2.病人感受伤局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扪及局限性后突畸形。

  3.由于肤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

  (二)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受到损害。

  1.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消失。参照脊神经皮节分布可判断脊髓损伤平面(表3-5)。

  表3-5 脊髓感觉水平皮肤标志

颈髓胸髓腰髓骶髓
C5肩部前外侧T4乳头线L2大腿内侧S1足外侧
C6拇指T6剑突L3膝内侧S2大腿后侧
C7中指T10脐L4踝内侧 
C8小指T12耻骨上缘L5足背S3、4、5肛周

  2.运动障碍。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休克期过后若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及病理反射。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见表3-6。

  表3-6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

颈髓肌力减退腰髓肌力减退
C3-4膈肌L2髂腰肌
C5肱二头肌L3股四头肌
C6伸腕肌  
C7肱三头肌L4胫骨前肌
C8手固有肌L5背伸肌
T1小指外展肌S1腓肠肌

  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毫升,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的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腹部用手挤压)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可出现便秘和失禁。

  4.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远侧脊髓运动或感觉仍有部分保存时称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上有以下几型:

  (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自主运动和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的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和深压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的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的腱反射亢进。

  (3)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Brown-Sequard'sSymdrome)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消失,同侧的运动功能、位置觉、运动觉和两点辨觉丧失。

  (4)脊髓后部损伤。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深感觉、位置觉丧失,而痛温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正常。多见于椎板骨折病人。

  (三)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照斜位。阅片时测量椎体前部和后部的高度与上下邻椎相比较;测量椎弓根间距和椎体宽度;测量棘突间距及椎间盘间隙宽度并与上下邻近椎间隙相比较。测量正侧位上椎弓根高度。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和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核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MRI可显示脊髓损伤早期的水肿、出血、并可显示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如脊髓压迫、脊髓横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萎缩或囊性变等。

  4.SEP(体感诱发电位)。是测定躯体感觉系统(以脊髓后索为主)的传导功能的检测法。对判定脊髓损伤程度有一定帮助。现有MEP(运动诱发电位)。

  5.奎肯氏试验。颈静脉加压试验,对判定脊髓受伤和受压有一定参考意义。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