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章节复习重点指导(11-2)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教师资格考试,全面的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2年教师资格师考试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升华:泛指心理欲望从社会不可能接受的方向转向社会可接受的方向的过程。

补偿: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者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

晕轮效应:指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推及扩展到对该人的其他特征的认知上去.

心理本质: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 个案研究法 实验法

人本主义基本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学说晚,故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的经验——诸如需要、动机、价值观、情感、自我意识等真正属于人性各个层面的问题。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强调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想的生物,其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人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成长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不只是了解人的这些本性,而且要寻求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精神分析是指通过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其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动机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有些概念,如潜意识、自我等也都渗透到了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之中。但是,弗洛伊德是根据自己多年对病人的观察和记录对正常人的心理进行推论、解释的,难免以偏概全。而且,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把性欲看作支配人的一切行为的动机,过分夸大了性欲的作用,忽略了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一点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其继承者对此加以修正,出现了新弗洛伊德学派。

动机冲突主要类型:动机冲突按照性质和内容可以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原则性动机冲突指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矛盾的动机冲突。如公与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非原则性动机冲突指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如周末既想去看电影,有想复习功课。

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和趋避动机冲突三种。双趋动机冲突指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达到,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冲突。双避动机冲突指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想回避,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趋避动机冲突指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有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不同的因素或相反倾向组成:一种称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这两种动机或倾向可视为人们的个性特征。阿特金森还把追求成功的动机或倾向假定为三个因素的乘积,即追求成功动机的强度、成功的主观性概率即期望、成功的激励值。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特征: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长性

简述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情绪与行为的之间的关系注意有先天关联性与后天社会文化制约性。(1)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可从情绪表现即表情中显示出来,情绪表现是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它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与身段表情。言语表情是在有机体语言上的表现;身段表情是在有机体身体姿态上的表现。(2)情绪与行为的后天社会文化制约性。个体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情绪的先天遗传性,但是情绪的行为表现又是比较复杂的,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某些比较复杂情绪的表现更是如此。由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人们能够意识到情绪表现易被他人识别,于是情绪的行为表现又可以通过后天学会,使得人们能够力图掩盖自己的某种真正情绪表现,在某种情况下又在行为上表现出故意设计的情绪行为,有时是和内心情绪不一致的情绪行为。情绪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即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情绪行为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基本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出生就有性欲,只不过不是以成人的方式表达而已。人在不同的年龄力比多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活动满足,他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区,并以性感区的变化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人生全程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其中前三个阶段(从出生到6岁)的发展状况对以后一生的发展都起着关键作用,弗洛伊德的这种观点称为早期经验决定论。在前三个阶段,如果力比多的满足过分放纵或过分限制(通常是后者),就会导致人格发展的停滞,这种现象叫做固着,即人的生理年龄虽然在增长,人格却没有相应地成长,即使到了成年,心理上还处在儿童的水平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思想被认为是当代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基础。

(1)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新的假设所推翻、所取代。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对知识的应用,认知主义强调的是应用的普遍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应用的情景性。

(2)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并不是一个经验的无产者,而是能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起新的意义,从而充实丰富和改造了自己的知识经验,他们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而是在已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上形成新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同时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观建构主义更愿意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认为教学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启发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逐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自我管理、自我负责;创设良好的、情境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其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谈论、合作等方式学习;组织学生与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实际工作者进行广泛的交流,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有力的社会性支持。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简言之,算法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优点是保证问题的解决,但耗时耗力,另外,问题较复杂时很难解决。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较省时省力。常用的启发性策略:手段—目的分析,即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为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成目标。逆向工作,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计划,计划又被称作是简化计划,也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常可以抛开问题的某些方面或细节,将问题抽象成简单的形式,找到问题的主要结构,先解决抽象成的较为简单的问题,然后再利用所得到的答案来帮助指导解决更为复杂的未经简化的问题。

心理健康一般标准:(1)台湾学者黄坚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①心理健康的人是乐于工作的,能将本身的知识与能力工作中发挥出来。同时,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之感。②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在与人交往与人相处时,正面的积极态度(喜悦、依赖、友爱、尊敬等)常多于反面消极的态度(仇恨、敌视、嫉妒、怀疑、畏惧等。)③对本身有适当的了解,并能悦纳自己,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不以为羞,不做无谓的怨尤。④能与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对现实环境有正确、客观的观察,并能作有效的适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以切实有效的方法谋求解决,而不企图逃避。(2)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标准:我国一些教育工作者根据国内外学者们的论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从四个方面描述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对自己有信心。即对自己有基本的了解,能作正确的自我评价;第二,对学校生活有兴趣。即喜欢自己负担的学业和工作任务,能在学习和生活等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认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从而热爱学习和班级工作;第三,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家里,关心家庭与家人,与父母有良好的沟通;在学校里,与同学老师有比较多的接触,与他们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共同分享快乐,分担忧虑;喜欢结交朋友,对人的态度正面的(信任、尊敬、喜欢、热爱)多于负面的(敌意、怀疑、憎恨、冷漠)。能帮助别人,也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第四,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积极地适应环境变化,能面对自己的成长变化,学习调整自己;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过分焦虑不安和颓废丧气,具有一定的挫折容忍力。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发展性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5)因材施教的原则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学习动机的培养途径主要有: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途径有: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学习;②根据作业难道,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励;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惩罚的目的及实施的方法: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能改的积极目的。在教育上要尽量少用惩罚,在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学习迁移的理论:早期:形式训练说 相同要素说 概括说 关系说 当代:认知结构的迁移观 建构主义的迁移观

相关文章: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章节复习重点指导汇总

2012教师资格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集萃

更多关注: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 考试培训 考试动态

b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