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全面的了解教师资格考试教材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1年教师资格师考试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1、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当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时,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学习习惯所支配。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教育的启示,他的认知表征发展的三阶段不像皮亚杰那样只关注知识的本身,而是关注知识的生长,这在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的转变。

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一)、有意义学习的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二)意义的同化:意义的获得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必须有积极主动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有关的观念,作为新知识的固定点(同化点),这样才能把学习材料中的潜在意义转化为自己现实的心理意义,将新知识的意义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同时原有认知结构也发生一定的变化。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2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3组合学习(三)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1逐渐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四)接受学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建构主义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构建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建构主义受到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的影响。

2、基本观点:

※1 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他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其次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 2学生观: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2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交往中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

※ 3学习观:学习不仅是理解和记忆新知识,而且要分析它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习不仅是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还意味着对即有知识经验的改造。顺应要以同化为前提,而离开顺应的一面,新知识的同化也很难真正的完成。只有将同化和顺应统一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学习的实质,同化和顺应的统一就是知识建构的具体机制。

4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5情境性学习:布朗提出的。强调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问题,以此建构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

3、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加涅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