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章节考点总结5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全面的了解教师资格考试教材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1年教师资格师考试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第五章  记忆

1、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2、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里过程。

3、关于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的学说包括机能定位说、机能整体说、SPI理论和分子学说

4、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也叫顺时记忆。包括图像记忆和回声记忆。

5、短时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杂头脑中贮存、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都影响记忆的容量。

6、长时记忆指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它是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中获得的所有体验、时间、信息、情感、技能、单词、范畴、规则和判断等的仓库。它的编码形式有类别群集、联想群集和主观组织。

7、长时记忆分类。包括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情境记忆与语义记忆。成熟性记忆指地用来表征外部世界的物体和事件及其相互联系的知识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做事情的方法。情景记忆是指单独保存人们亲自体验过的特定事件。语义记忆存储的信息是词、概念、规律,以一般知识做参考系,具有概括性,不依赖于时间、地点和条件,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比较稳定。

8、常用的测量保持量的方法包括回忆法、再认法、节省法和重构法。

9、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方式有两种:回忆和再认。回忆是指过去经验 的事物不再眼前时重新想起来的过程。再认是过去识记过的材料、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有熟悉、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10、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表明,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原则。

11、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2、根据划分标准不同,表象课分为:根据来源与通道可分为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根据对对象范围和概括程度,可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13、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再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

14、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包括基本表象理论与双重编码理论。

15、有效的记忆策略包括复述、背诵、结果反馈、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与记忆线索。

16、常见的记忆术包括:自然语言媒介法、地点法、视觉表象法、首字母缩略词法和谐音法。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