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简答题专项辅导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全面的了解教师资格考试教材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1年教师资格师考试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1.简述链式塑造的步骤有哪些?

答:链式塑造是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每完成一步都予以强化。其步骤如下:

(1)终点行为:选择目标行为,越具体越好。(2)起点行为:了解学生目前能做到什么。(3)步调划分: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让学生从起点行为达到终点行为,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4)即时反馈:对学生的每一步都予以反馈,学习的任务越难,需要的反馈越多。

2.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布鲁纳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届都享有盛誉的学者,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学习观。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B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观。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好处:a可以使得学科内容更容易理解。b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c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更普遍的事情的特例去理解。d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e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B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需要)。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这些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结构性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象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在具体教学中究竟应该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来定。

程序性原则——教学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机构,以提高他们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迁移的能力。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也有易,不存在对所有的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的程序。

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知道结果应恰好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

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1)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2)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增强学习动机。

(3)要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提倡内在的奖励,慎用外在的奖励。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