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复习资料(7)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全面的了解教师资格考试教材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痕迹消退说、动机说、同化说、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顺向正迁移、逆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负迁移)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学前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

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强化原理、认知失调说、从众说、观察学习说)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和教学环境。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 认同 、内化三个阶段。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科学。

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学习准备 。

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 自我效能感 。

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项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 个别差异性 。

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准备律 。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 对教师的期望 。

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

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 。

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发现教学 。

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 。

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及其组织称之为 知识 。

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品德 。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教学目标 1. 心理发展:.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 学习准备.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3.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4.问题情境: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1.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形式训练说 、 相同要素说 、 经验类化说 、 关系转换说 等。

5.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 结构化 、 一体化 、 网络化 。

6.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 清晰性 、 稳定性 、 包容性 、 概括性 、 连贯性

和 可辨别性 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相识性 、 原有认知结构 、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

8.迁移: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9.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付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