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考点讲解3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八)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5岁以后)
成年晚期:自我完善——悲观失望,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一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一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
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


时期

年龄

心理危机
发展关键

发展顺利

发展障碍

婴儿期

0—1.5岁

对人信赖←→对人不信赖

对人信赖,有安全感

与人交往,焦虑不安

婴儿后期

1.5—3岁

活泼自主←→羞愧怀疑

能自我控制,行动有信心

自我怀疑,行动畏首畏尾

幼儿期

3—6岁

自信←→退缩内疚

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取

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

儿童期

6—11岁

勤奋进取←→自贬自卑

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

青年期

12—18岁

自我统合←→角色混乱

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

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

成人前期

18—25岁

友爱亲密←→孤独疏离

成功的感情生活,奠定事业基础

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相处

成人中期

25—65岁

精力充沛←→颓废迟滞

热爱家庭,栽培后进

自我恣纵,不顾未来

成人后期

65岁以后

完美无憾←→悲观绝望

随心所欲,安享天年

悔恨旧事,徒呼负负

艾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不同于别人,可以说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维性的,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了解)(22)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理解)(23)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理解)(25)
1、场独立与场依存 2、沉思型与冲动型
3、辐和型与发散型
(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验
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离差智商
智商的含义(理解)
2、智力的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理解)(27)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了解)(28)
(一)性格
(二)性格差异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试题测试: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

考试资料: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考点讲解2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概要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二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第一套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