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8)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多项选择题
  • 第3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 第4页: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C 5. B 6.C 7.D 8.D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E 4.ABCE 5.ACDE 6.ACE 7.AB 8.ABCD 9.ABCDE 10.ACD
三、填空题
1.心理现象
2.第二性征
3.辨别学习
4.声音的掩蔽
5.遗觉象
6.空想
7.注意稳定性
8.心境
9.积极倾向性
10.人际吸引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有:
(一)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心理学的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试验法,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做适当控制,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二)测验法
测试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三)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书面调查法即问卷法,是通过被试书面回答的方式以研究其心理现象的方法。
口头调查法即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试交谈的方式以了解其心理特点的方法。
(四)临床法
临床法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五)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2.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答:(1)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① 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共存。
② 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③ 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意识水平的提高,其情绪体验呈如下特点:
① 情绪的延续性。
② 情绪的丰富性。
③ 情绪的特异性。
3.简述智力技能的形成。
智力技能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
一是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学生要了解熟悉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头脑中构成活动本身和结果的表象,对活动进行定向。
二是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是指运用实物进行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是指运用实物的代替物进行的活动。
三是有声言语阶段。有声言语是一种外部言语,它是一种扩展的、出声的言语。本阶段要求学生离开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以有声言语对活动的程序作精细的陈述,使智力活动向不直接依赖实物的出声言语过渡。
四是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本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即只看到嘴动听不到声音,如学生心算。
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完成的最后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智力技能的结构成为压缩和自动化的形态,以内部简化的言语形式完成认知活动。
4.简述知觉的种类。
答:(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需要人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来实现。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等。
1. 形状知觉。形状知觉个体对物体各部分的排列组合的放映。
2. 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
3. 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活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活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放映,他能使人们对距离进行估计。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时间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运动知觉包括两种类型:1.真动知觉。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地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2.似动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4)错觉
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1错觉的种类。错觉的种类很多,研究得最多的是几何图形错觉(1)缪勒一莱尔错觉(2)艾宾浩斯错觉(3)庞佐错觉(4)厄任斯坦错觉(5)黑灵错觉(6)菲克错觉(7)冯特错觉(8)波根多夫错觉
五、论述题
1.论述如何利用需要层次理论开展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的教育工作
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 。 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
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指的是思想、道德行为不符合规范,在学校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在社会上不能很好地遵守公共秩序影响他人利益的学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的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这里本人试图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困窘的学生,即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只有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之后,学校教育才可能有效。
二、胆怯的学生,即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不能及时地帮助他们解除威胁,他们可能由于胆怯而妥协,顺从别人的意志,做出违心的事情。对于这种学生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小事教育起,让他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懂得控制、延迟、放弃自己的要求,能够忍受挫折,如此他们才可能获得健康发展。
三、 孤独的学生,即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 爱的需要包括给别人的爱和接受别人的爱。只有在充满感情、理解和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人与人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才能获得满足。
四、 失望的学生,即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别人的高度评价,希望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尊重。”学生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实践证明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尊重。教师、家长对此类学生不能有偏见,不能歧视,不能讽刺挖苦,而是要特殊问题特殊解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寻找他们的积极因素、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肯定,这对于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可能就是他们转变的契机。
五、 玩世不恭的学生,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 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指使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它是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的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一般是成绩好,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学生中有号召力的学生。教师应该努力培养这样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把那些玩世不恭的学生转变过来,引导他们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服务。在品德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了解中学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教育学生时有的放矢,懂得需要层次理论在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转化中的价值,懂得按人的需要的满足和实现人的价值的规律来培养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2.试述中学生药物成瘾的治疗
药物成瘾又称药瘾,是指对药物强烈的渴求。病人为了谋求服药后的精神效应以及避免断药而产生的痛苦,强制性地长期慢性或周期性地服用。因这种病人渴求瘾药的意向非常强烈,一般很难自动戒药,因此应住院进行治疗,并杜绝一切获取瘾药可乘之机。这是保证治疗见效的关键。
一、支持性心理治疗。病人大多意志薄弱,对治疗缺乏信心。必须经常鼓励和支持病人坚持治疗,鼓励病人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转移其对瘾药的注意力。出院后应坚持门诊观察两年,预防复发。
二 、需要反复治疗,以增加两次复发的间隔时间,减少其强度,直到实现操守。通过对个体“量体裁衣”的治疗,患有药物成瘾疾病的人是能够康复和过上富有成效的生活的。
三、药物及行为治疗。戒瘾过程中常见病人有失眠、焦虑等情绪反应。此时宜采用不成瘾镇静剂,如安他乐、小量奋乃静、氯丙嗪或泰尔登等。焦虑反应明显时,可适当用抗焦虑药物,如舒乐安定、安定等。不论是单独进行还是结合起来进行,都是整体治疗过程的方面,往往都要从脱毒开始,接下来是治疗和预防复发。在开始治疗时,缓解戒断症状很重要;预防复发对于保持治疗效果是必要的。
四、认知行为疗法:它的目的是帮助病人认识,避免和应对那些对于他们是最有可能滥用药物的情境。多维家庭治疗:它处理的是对青少年药物滥用模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多维家庭治疗是专为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设计的。动机面谈:个人已做好了准备,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并进入治疗,动机面谈是“趁热打铁”。 激励刺激(权变管理):即用正面强化,以鼓励戒断操守。
六、案例分析答案
1、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生理遗传因素.患有焦虑症的学生往往具有非常敏感和活跃的神经系统,这些状况往往来自父母亲的遗传。
(2)个性特征。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内向压抑,胆小谨慎和敏感的神经,环境的改变和不适会增加她对焦虑症的易感性。性情较为冷漠,自我封闭,不善交际,不开朗。
(3)家庭环境因素。父母离婚感到迷惑和不安,这种感觉一旦形成,会持续很长时期,加之母亲常常翻起陈年旧帐,成为她焦虑过度的易感点。被家庭忽视或被虐待,以及经常受到家长虚拟环境的恐吓,便会大大增加焦虑症的发病。
(4)学校、社会环境因素。学习上压力沉重,用脑过度,导致心理疲劳,在学习上付出了极大努力,成绩却迟迟不能得到提高。具有焦虑倾向的学生一旦面临考试会诱发焦虑。
(二)解决方案(4分)
(1)心理分析和解释性心理治疗,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焦虑源头,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压力挫折。
(2)催眠,缓解不良情绪,让她在催眠的状态下自我放松,在其中得到宣泄,是内心的积郁可以疏导。
(3)学校要做好学生的早期预防工作,要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教育工作,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疏导工作,经常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4)家庭中的不良教养方式亟待改善,父母对她的关心爱护亟待加强,要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三)小结
中学生中为学习、生活而焦虑的心态普遍存在。而且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焦虑。适度的焦虑对学生并无害处。有利于学生审时度事,深思熟虑地分析和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激励自己不断上进。焦虑不足或焦虑过度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若焦虑过度到学生长期不能摆脱烦脑、不安、恐惧的心态,并出现不良生理反应和异常的肢体语言时就成为焦虑症。只要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全面关心,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学生的心理培养和疏导工作,中学生焦虑症的发生一定会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日益提高,成为新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2、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性格是内向型的,对自己的要求又很高,过分节食最终导致了厌食症的发生
(2)社会心理影响:社会比较及从众心理:当前的社会文化要求女性的理性身材是苗条的柔软的,与此同时女性承受了相当大的要求要符合这个理想标准的压力。其结果就是很多年轻女孩通过节食来改变她们的体重和体型。社会比较及从众心理
(3)挫折和压力:进食障碍患者往往是在失败挫折及人际问题等原因作用下才被激发的。如果一些失败和挫折是因为体重所引发,或者主观认为是体重所引发,那么发生进食障碍的几率更大。不被他人接受的,不受欢迎,认为自己不可爱的人,自卑的人更容易陷入进食障碍的陷阱。
(4)个性原因:完美主义性格的人,往往无法接受自己一点的不好,并且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认为自己一定会达到,或者达到才有价值和意义
(5)缓解情绪的压力。我们通过进食间接获得,所以这种行为保持了下来。通过身材来找回自信,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解决方案(4分)
(1)正确的认知:追求美是正常的,但美有多种类型,并不是只有苗条才是美,使她认识到美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使她对发胖――减肥――神经性厌食等生理现象有所认知。
(2)科学膳食。不可偏食,要使各种营养均衡。不要一下子减少太多。早餐很重要,决不能马虎,更不能干脆不吃。因为每天上午脑力体力的消耗都是很大的。早餐质量数量不够,就不可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更会使身体不支。晚餐则应适当少吃一些,或食用一些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血液里的胰岛素,可以在人体内将血脂转化为脂肪。沉积于身体内的脂肪渐渐多起来就会使人发胖。
(3)森田疗法。不要人为的控制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要对进食和身材顺其自然,要对内心中的不安和恐惧顺其自然,不因为这种不安而关注进食和身材,要为所当为,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做我们本应该做的那些具有建设意义的事情,才可以从进食和身材的怪圈中走出来,要把精力投入到外界,而不是自身,这样才可以让我们达到一种“无所住心”的状态,恢复精力的内外平衡,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4)对有关知识的了解。告诉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性,由于身体各方面的生长突增和雌激素的影响,身体会渐渐显得丰满,过去那那种童稚时代的干瘪之形渐渐消隐,代之而起的是身体的渐渐丰满,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可喜的情形。指导她科学合理地进食。告诉她不要一下子把食量减得太少。应该多注意饮食的质量与进食的时间。
(三)小结
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在13-25岁期间,主要罹及女性。澄清其认知障碍。树立信心。

特别推荐:

辽宁省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汇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中小学)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上一页234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