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1-20)
  • 第2页:二、填空题(21-40)
  • 第3页:三、简答题;四、论述题
  • 第4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2.B【解析】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C【解析】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A【解析】墨子在教育上主张“兼爱、非攻”,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5.B【解析】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6. A【解析】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小学教育目的。
7.D【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A【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9.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10.C【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11.A【解析】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12.B【解析】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
13.A【解析】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4.C【解析】小学阶段课程应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15.D【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
16.B【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出自《学记》,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17.C[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 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8.B【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19.B【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0. A【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特别推荐: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10套

2011年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集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