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64):阅读能力概述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4-04-17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阅读能力概述

试卷结构:

【考查题型】:单项选择

1.为什么要考“阅读” 能力?

申请教师资格者需要有阅读能力,阅读考试情况能够在可测的范围内,反映考试者的阅

读能力情况。

(1)阅读是人获取知识、得到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不会阅读就无法存在。

(2)阅读是所有人的基本能力,教师更需具备阅读能力。

(3)教师更需要通过阅读展开教育教学、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专业发展、更好地帮助

学生发展,是教师的重要能力。

A——阅读是中学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Ø 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中,教师也要通过信息符号系统来获取专业素养,因而教师的

专业发展也需要阅读。

Ø 阅读是中学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Ø 在教育普及的时代,对阅读的学习在人生的早期就开始了。但是,没有人可以说阅读

能力能够轻易获得,也没有人可以说阅读能力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停止了。因为,

阅读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能力。

Ø 语言文字是阅读的基础

Ø 心智能力是阅读的关键

Ø 阅读经验是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

2.“阅读”能力考什么、怎么考?

现代文阅读理解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

从考试内容上讲,既有对“点”的考查,如在具体语境中把握关键词语特定含义的能力,

对材料细节的捕捉鉴别能力;也有对“面”的考查,如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把

握,对文章要点的总结或概括;既要考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等阅读基本功,也要考查结

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

3.如何提高阅读的速度?

阅读的顺序:

4.如何快速获取有效信息?

跳跃式阅读:

1.由关联词找主题句。

2.由段落的首尾句找主题句。

例子、数字、随着(近年来、因为、由于等)一般要快速略读;细节理解题除外。

5.如何快速选准答案?

同义替换:指选项中的某个(些)词或者表述的意思与原文中的某个(些)词、句意思

相近或一致。

考纲提要(考查题型):

①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词语所表达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

③正确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考纲提要(题型展示):

l

确理解阅读材料中词语所表达重要概念的含义——词语理解题。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汇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

必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

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

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中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l

②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语句理解题。

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地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

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一

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

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

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根据这段文字,“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的含义是( )

A. 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B. 内心积存的绘画所需的美感

C. 画眼所见大千世界各种形象

l

③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细节理解题。

北京城最早的基础是唐代的幽州城,在此后的一千年中北京曾经有过四次大规模的发展,

或扩建、或新修,分别为金代的元都、元代的大都、明代早期所修的内城及中叶以后所建的

外城,北京的凸字形城墙就是这样完成的。清代继承了明朝的北京,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系统

未加改动,一直到了现代。

根据这段文字,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城首次大规模发展是在元代

B.北京城在明代早期扩建了外城

C.北京城的凸字形城墙形成于明代

D.北京城的整体布局在历史上没有大的改动

l

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行文脉络。

Ø 总—分—总

【1】: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

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

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2】: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老师,常把注意力集中到有发展前途的好学生身上,而忽略了

“差学生”的心理指导。1968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试验:他从 18

个班中随意选择 20%的学生,之后他告诉老师,名单上的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者”。一

段时间后再测试,结果表明:名单上的同学成绩果然好于其他同学。分析结论是:那张随意

提出的名单给了老师一定影响,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给这些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指

导(必然忽视对“差学生”的心理指导)。

这段话的观点是( )

A.“差生”不一定比一般学生基础差

B.通过努力,“差生”也能追上学习好的学生

C.教师的因素是导致“差生”学习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D.罗森塔尔试验对如何帮助“差生”有一定启示

Ø 总—分

Ø 分—总

l

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旨概括题。

要扭转那种重固定资产积累、轻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

金投资的合理比。据经验,流动资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 30%较为适宜。按有关文件规定,在安

排新建企业或扩建老企业时,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避免项目建成后因缺少流动

资金而不能形成生产能力。

这段话的主旨是( )

A.资产投资的膨胀,加大对流动资金的投资

B.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

C.今后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

D.流动资金的投资,首先要扭转轻视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行文脉络

l

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态度观点题。

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

当,人们各执己见。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

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

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持原文的语句组织。因

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

A.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l

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意图判断题。

“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

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

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小 结

1.为什么考“阅读”能力?

2.考什么(点、面)、怎么考(考查形式:单选)?

3.如何提高应试技巧?(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答案选取)

4.考查题型是什么?(词、句、细节、文章结构及脉络、主旨、态度观点、意图等七类)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