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论:第三章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第三章 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合理的课程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2.课程的理解:
课程即学科,这是较早、影响较深远的一种观点。通常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种物质载体。特点是:
①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
②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
③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④课程是外在学习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与课程。
课程即经验(杜威的观点)特点:经验课程的特点表现为:
①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②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
③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课程即活动。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特点:
①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
②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③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④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4.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也便于设计和管理。
5.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
6.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
6.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仅面向某一学院或某一学科,专业开设。
7.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8.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9.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和讲义简称为教材
10.教材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方式
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逻辑式组织和心理式组织。
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
①直线式排列②螺旋式排列
11.按照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观点,学生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已经完成了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正处于形成状态之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

相关链接:

大学教学论:第一章大学教学引论

大学教学论:第二章大学教学的哲学基础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