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我考网纲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1-3章我考网纲
  • 第2页:4-6章我考网纲
  • 第3页:7-9章我考网纲
  • 第4页:10-12章我考网纲

《高等教育学》我考网纲

  第一章 绪论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学体系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发展动力和学科体系,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并能否运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3.认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的任务。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4.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等教育本质

  一、 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了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教育的本质,理解了高等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考查是否认识了高等教育价值,理解高等教育外部基本关系和内部基本关系。

  二、考试内容

  1.教育与高等教育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概念。不同时期概念发生演变,不同国家概念界定不同,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高等教育为界定为: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认识的4种观点。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2.高等教育的地位

  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是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

  3.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是指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和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和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两个方面。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影响因素(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环境)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

  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等基本概念,以及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否理解教育目的的作用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是否重点掌握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以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的几种模式,能结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二、考试内容

  1.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的概念及特点。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有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和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个方面。制定教育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客观尺度,以个体需要为内在准则,以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为根本依据。

  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4个要点。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素质教育的内涵。

  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制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涵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4种模式。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5条依据和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