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幼儿卫生学知识考点内容3.2:幼儿的心理问题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第二节 幼儿的心理问题

  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对于幼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乃至其一生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其年龄阶段发育的基本特点。因为,有些问题是幼儿发展阶段中的年龄特征,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以及教育的实施,这些问题会逐渐地自行消失,不属于心理问题。例如:两岁以前的幼儿,经常会出现尿床的现象,这是由于其生理机能发育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属于正常现象。再如,两三岁的幼儿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这也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年龄特点,也属于正常行为。

  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心理问题呢?

  幼儿的心理问题,是指幼儿心理活动异常及行为表现偏离常态的现象。仍然拿上述例子来分析,两岁以前的幼儿经常出现尿床的现象,是属于正常的,但四五岁的幼儿如果也经常出现尿床现象,那就不正常了,属于一种心理问题。同样,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社会交往经验的获得以及教育的实施,幼儿会逐渐变得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分享与合作,如果四五岁的幼儿仍然处处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那他就很难与人相处,结果必然会导致社会适应上的障碍,这就是一种心理问题。

  因此,在判断幼儿心理是否正常的时候,首先必须结合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特点以及教育文化背景,综合地加以判断。

  由于幼儿尚处于身心发育的迅速时期,其可塑性很大,这就为幼儿心理问题的矫治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如果幼儿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矫治,这些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偏异就会得到较好的纠正,或者完全消失,这对于幼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乃至其一生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成人应及早地发现并重视幼儿的心理问题,及时地进行分析,必要时,可以请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或儿童精神科医生进行鉴定确诊,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治疗手段,包括教育干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上一页123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