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回归前夜:土地财政“洗牌”

来源:土地登记代理人    发布时间:2013-04-16    土地登记代理人辅导视频    评论

  在市场承受力以及土地获取成本的双重压力下,“土地财政”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牌局。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卖地挣钱不再那么容易,“刚性上涨”的地价终于显现出调整的可能。
风光难再:
  一边广受诟病,一边左右为难,这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真实写照。在很多地方主管官员的记忆中,“大发土地财”的日子,似乎只在2006年前后。 
  “每次招投标开始之前,我们就忙得焦头烂额,一方面是手续繁杂,另一方面是定价困难。”宁波市国土房管局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如果定价过低,很可能导致土地开发成本无法收回;如果定价过高,又担心土地会“流拍”。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提醒记者,要特别关注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的总额,因为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土地出让的收入和收益。他透露,在2003年至2005年,很多一线城市的“非税收入”中,土地出让金占1/3是“很正常的事”。 
  但这一切是老黄历了。
  尽管2007年的土地出让金总额仍处于上升状态,但所占“非税收入”的比例,已经从最高峰时的1/3,降低到了1/4甚至1/5左右。这种降幅说明,土地出让金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发生了改变。   
  前述宁波市国土房管局的工作人员还透露,除了占非税收入比例出现下降趋势外,“净收益”的部分也在下降。“前几年,每块土地的‘政府土地收益金’至少可以达到25%左右的水平,但去年就只有17%~18%了。”
  他所说的“政府土地收益金”,是指最终出让价格刨除土地收购与整理费用后的差额部分,这正是地方政府“卖地冲动”最为看重的“利润”所在。
  内外受压:
  变故首先出现在土地的“需求”一端。北京玺蒙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丁玉庆告诉记者,虽然银行从2003年开始就很少发放土地购置贷款了,“但一般的房地产商,很少用封闭方式运作资金,基本上都是拆东墙补西墙。滚动开发起来,前期的销售收入——实际就是按揭贷款,被后期拿来买地。”因此,2007年四季度的紧缩放贷,实际上影响到了2008年企业购置土地的资金实力。
  正因为如此,丁玉庆所在的企业,虽然有意买地,但所能承受的价格底线已经一再放低。年初,公司曾看中一幅地,因价格问题未能得手。如果放在2006年前后,对这块地价格出价的上限是15亿元,而现在最高不能超出8亿元。这幅土地最终以“流标”告终,由此看来,承受能力下降的,决非玺蒙地产一家。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