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规划与设计

来源:软件水平考试    发布时间:2012-11-04    软件水平考试视频    评论

  多媒体网络的需求
  ---- 多媒体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不是简单地把声、文、图、像等几种媒体叠加后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是通过有机的信息集成,为人们提供最优的视听品质。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前,信息交流基本通过文字、话音、图像或图形等单一媒体形式进行的。多媒体计算机确实是多媒体技术得以发展的起源和主导,但是利用单个计算机进行多媒体信息处理有很大的缺点:一是不能及时获取多媒体信息,很难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二是难以共享多媒体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不足,使人们及时获得各种信息,同时能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是多媒体网络产生的原动力。
  ----网络应用需求是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传统的网络框架定制了传统的网络应用,即以共享以太网和低速链路接入广域网,如64Kbps的 DDN或更低的PSTN链路,就可以满足应用的要求。随着新型的WWW应用,特别是网络多媒体应用的逐步普及,传统的网络框架已经不再适用,全交换和高速接入成为新型网络结构的两大特点。从网络多媒体应用的需求出发,多媒体应用对网络技术的要求包括:
  ----首先,多媒体通信网络必须有足够的带宽。这一方面是多媒体通信海量数据的要求,另一方面,只有高带宽才能确保实现用户与网络之间交互的实时性。按照一般的估计,通过多媒体网络传输压缩的数字图像信号要求有2~15Mb/s以上的速率(MPEG1/2),传输CD音质的声音信号要求有1Mb/s以上的传输速率。因为多媒体信息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数据传输速率在100Mb/s(理论上最多50个MPEG1视频流)以上,才能充分满足各类媒体通信应用的需要。
  ----其次,网络必须满足多媒体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以保证服务质量。为了获得真实的现场感,语音和图像的延时都要求小于0.25秒,静止的图像要求少于1秒。对于共享数据要求没有误码。
  ----最后是媒体同步要求,包括媒体间同步和媒体内同步。因为传输的多媒体信息在时空上都是相互约束、相互关联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必须正确反应它们之间的约束关系,如保证声音与图像的同步。
  ----现有的几种通信网络——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电视传播网络,虽然都可以用来传递多媒体信息,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电视网络的单向性、计算机分组网络(IP)的无服务质量保证、电信网络的复杂和高开销等。为了适应多媒体网络的发展需要,人们正在加紧研究并推广一些新的网络技术,如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和ATM。到目前为止,宽带网络是最适合多媒体信息传输的网络技术。
  多媒体网络设计的原则
  ----多媒体网络设计主要包括基本原则和一般的设计与规划流程。
  ----1.设计原则
  ----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考虑性能、功能、价格、扩展性、安全性等几个因素,并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网络设计中最难把握的问题是价格和功能之间的折衷。多媒体网络设计也不例外,主要是对网络本身的需求不同。从某种程度来看,多媒体网络设计更像是网络应用设计,因为在选择好基本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后,关键是如何根据应用需求来合理部署网络设备,以获得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单就多媒体网络而言,性能主要体现在用户对应用的感觉,如传输的视频图像的清晰度和流畅性,语音的逼真程度以及图像和语音的配合程度等。抽象到网络应用参数就是视频的帧率和抖动、语音码率和抖动、视岛鸵羝档耐降取@┱剐灾饕强悸窃诖蛹甘鲇没Х⒄沟郊赴俑瞿酥辽锨Ц鲇没保τ玫男阅苁欠窕够嵊斜Vぃ栏降耐缁∩枋┦欠裼凶愎坏闹С拍芰Φ纫蛩亍?/P>
  ----安全性不仅仅是网络本身的安全,还包括应用的安全,如某些多媒体会议可能是政府机要部门会议或商业秘密会议,要有可靠的机制来保证会议的内容不被泄露。
  ----功能是进行设备选型时重点考虑的内容,如设计网上大学多媒体网络方案,有的多媒体产品只支持音频和视频的同步,没有与共享数据(教学的演示胶片)的同步功能;有的产品依靠硬件实现,但要求特定的网络支持(如ATM);有的设备采用软件解决,但要求端系统PC功能强大,且支持用户数目有限等。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作出一个合理的折衷。
  ----2.设计方法
  ----一般的设计包括五个步骤:用户需求分析,逻辑拓扑设计,地址和命名设定,硬件选择和配置,软件选择、配置、维护和升级。我们可以把网络划分为三个层次:接入、分布和核心层。接入层主要解决用户的网络接入问题,如提供无线还是有线接入,是电话拨号还是一般的局外接入等;分布层主要实施网络的策略,如策略路由、防火墙、计费和跟踪审计等,一般指内部网(公司园区网或校园网)的骨干网;核心网通常是连接多个内部网的广域网,主要提供安全和可靠的网络链路服务,通常有专门的 ISP负责。
  ----当然,上述的三个网络层次,不是每个网络都必需的,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可以灵活取舍。如一般的校园网只有接入层和分布层,小公司甚至只有接入层。
  ----就多媒体网络而言,除了进行合理的分层设计与规划外,还可以按照桌面、LAN和WAN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它包括桌面终端的选择、局域网设备和广域网链路的选择等,如桌面设备(硬件解压缩还是软件,操作系统选择)、局域网技术和设备选择、广域网技术和设备选择(组播支持,RSVP支持)、通用和专用设备(ITU-T 标准的终端设备)。广域网链路资源不足时,采用RTP分组头压缩,可以大大降低传输开销。
  ----在多媒体网络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多媒体网络关键技术的把握。只有在对其相关技术融会贯通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设计出整体性能最优的多媒体网络。
  多媒体网络关键技术分析
  ----现在的多媒体网络应用,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育和远程诊断等,主要涉及到网络传输、服务质量、服务模式和数据处理技术。
  ----1.传输网络的选择
  ----选择分组交换网还是电路交换网,关键依据是看应用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质量。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网络可用带宽、传输延时和抖动、传输可靠性。
  ----传统网络应用主要指单一媒体的应用,如单一的文本、图像和语音等媒体应用,也是目前Internet上应用最广泛的,如E-mail、FTP、WWW 和一些办公用的群件,如Lotus Notes等。这些应用的基本特点是对网络带宽要求较低,并且对应用数据没有实时性的要求。如电子邮件一般在几千字节,在小时量级的时间内到达,人们就可以接受。文件传输虽然可以是几兆到几十兆字节,但使用的频率较低,对带宽的平均需求也较低。满足传统应用的网络结构只需要共享以太网或者部分交换以太网,以及较低速率(不超过64Kbps)广域网接入链路。
  ----多媒体网络应用可以分为: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育、CAD协同设计、新闻发布、软件分发和升级、嵌入音频/视频的Web应用(Web TV)等。这些应用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大容量数据和交互性的要求,并且一般基于组播传输服务。
  ----传统的IP网络主要针对一些传统的应用,没有考虑到多媒体应用的实时性和大数据量要求。
  ----在传统的IP分组网上只提供尽力而为服务,要得到QoS 保证的服务需要RSVP和接纳控制等额外的协议。目前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实施还缺乏必要的条件,并且,由于多媒体应用需要组播服务,需要在主机和网络中继节点都提供支持,因此,原有的网络协议变得庞大和复杂,实现的性能和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受到限制。
  ----ATM是比较新型的网络技术,其出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 B-ISDN,把音频、视频和数据业务集成到一个网络上。因此,在协议的设计中就充分考虑了多媒体应用的需求,从协议机制上提供了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现有的多媒体应用产品基本上都是基于ATM技术或相似的技术(ISDN技术)。首先,ATM可以为多媒体应用预留资源,以提供有QoS保证的服务;其次,ATM本身具有组播支持能力,不需要增加另外的协议。
  ----2.服务质量
  ----针对Internet上多媒体应用的需求,现有的技术可以提供两种服务质量:有保证的服务(GQoS)和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服务。
  ----有保证的服务可以在现在的IP分组网上进行资源预留,并结合接纳控制等机制来获得,目前正是网络研究的热点,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已经有一些公司如Cisco,推出了基于RSVP协议的产品,进行资源预留,以获得不同类别的服务(CoS,Class of Service)。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在电路交换网上获得有保证的服务质量,如通过ISDN专线或PSTN专线获得固定的专用信道,或通过ATM网络进行资源预留等。已有的相关标准主要是ITU H.32X和T.120系列标准。由于这些标准有比较系统的规范描述并且相对稳定,所以大多数生产厂商的产品都遵循ITU的有关标准。
  ----尽力而为服务是Internet网络的标准服务,基于这种服务的多媒体应用需要有自适应能力,即根据网络资源的使用状况和网络拥挤状态,自己调整多媒体有关参数,尽可能地获得最基本的服务质量保证。如对视频会议而言,如果网络资源足够,那么可以有16Kbps的语音和每秒25帧的PAL或每秒30帧的NTSC视频图像。当网络资源不足或发生网络拥挤时,可以降低视频图像的每秒帧数,如每秒20帧或15帧,甚至降低视频和音频的编码来减少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当然,这种应用自适应主要是防止网络的进一步拥挤,导致网络崩溃,牺牲的是应用的服务质量,应用的感官效果会大大折扣,并不适合商业应用。
  ----3.服务模式
  ----媒体传输服务模式,即数据的分发是通过单播(unicast)模式还是组播(multicast)模式。由于多媒体应用的特殊性,它一般是在一个或多个群组中进行,所谓群组是指有共同兴趣的一组人构成的动态虚拟专用网。
  ----多点通信是群组应用的基本需求。针对视频会议系统,可以采用组播或单播完成多点通信。单播是目前多数产品采用的传输服务模式,如ITU的H 系列标准中的多点控制单元(MCU)完成多点控制任务。采用基于组播的传输服务模式是应用的一个趋势,目前正逐渐在产品中得到应用。目前,IP组播技术正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它主要应用在传统的IP分组网上。ATM的组播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ATM 的信令控制已可以采用组播技术,而数据分发的组播技术还没有成熟。
  ----4.多媒体数据处理
  ----音频和视频是多媒体通信的核心, 未经压缩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具有很大的数据量。庞大的数据量不仅超出了多媒体通信终端的存储能力,也远远超出了当前通信信道的带宽, 是难以实现的。
  ----实时的图像和话音信号都是时间的函数, 在自然的表现形式中存在严格的同步关系, 以数据形式表现的图像和话音媒体信号也必须遵从这种关系。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 这种同步的关系体现在终端和网络两个方面。对于终端而言,在对媒体的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编辑和播放时,需要对媒体进行剪辑、重组、重复和慢放等交互性的处理, 并允许改变媒体的顺序和修改媒体的形式。终端要考虑各独立媒体的独立性和共存性, 保持和调整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既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关系,以便在媒体再现时不丢失媒体的原始性、真实性和统一性。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媒体的编码、压缩和传输,这种处理要遵循相关的标准,以保证整个系统的互通性。
  ----声音的编码通常遵循G.711、G.722和G.728三种编码方式。G.711传送的是A律或μ率的PCM码流,这种编码不经过压缩需要64Kbps的带宽,在PSTN网络中不宜采用;G.722是一种在64Kbps网络上传送的7KHz的音频编码协议,一般在与G.725终端通信时使用;G.728是用低延时线性预测算法实现的16Kbps的音频编码协议,主要用在传输带宽为64Kbps或128Kbps的可视电话的话音处理上。
  ----视频编解码的ITU-T主要标准是H.261、H.262、 H.263。H.261是一种压缩效率较高且算法复杂度相对较小的一种图像编码协议,它支持CIF 和QCIF两种图像格式。CIF有288线亮度信息(每线360像素)和144线色度信息(每线 180像素);QCIF有144线亮度信息(每线180像素)和72线色度信息(每线90像素)。
  ----H.261也是H.3XX系列视频会议标准中采用的视频编码方法,描述速率为Px64K bps(P=1,2,3,....,30)的视频如何编码。H.261算法同 MPEG相似,兼容MPEG,但比MPEG需要更少的CPU资源,是恒定速率的质量可变编码。
  ----H.263编码主要针对在普通电话网传输视频,而H.262本身就是MPEG2标准,只是所属的标准化组织不同。
  ----数据功能是多媒体通信的一项基本功能,T.120系列协议适用于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多媒体会议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在两个或多个多媒体终端之间传输多种形式的数据的方法,确保一些基本功能的互操作性,如静态图像传输、二进制文件传输等。
  网络管理与安全
  ----国际著名的网络安全研究公司Hurwitz Group提出了五个层次的网络系统安全体系:
  ----(1)网络安全性:通过判断IP源地址,拒绝未经授权的数据进入网络。
  ----(2)系统安全性:防止病毒对于网络的威胁和黑客对于网络的破坏和侵入。
  ----(3)用户安全性:针对安全性问题而进行的用户分组管理。首先是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将用户分为若干等级,并规定对应的系统资源和数据访问权限;其次是强有力的身份认证,确保用户密码的安全。
  ----(4)应用程序安全性:解决是否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够对特定的数据进行合法操作的问题。这涉及到两个问题: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合法权限,应用程序对用户的合法权限。
  ----(5)数据的安全性:在数据的保存过程中,机密的数据即使处于安全的空间,也要对其进行加密处理,以保证万一数据失窃,偷盗者也读不懂其中的内容。
  ----从上述的五个层次可以看出,安全的粒度细到以数据为单元,同时在更多时候人的因素很关键。这不可避免地与网络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紧密相关,管理人员和用户无意中的安全漏洞比恶意的外部攻击更可怕。
  ----在理解多媒体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通用的设计原则和优化的设计方法,可以设计出整体最优的多媒体网络。采用集成服务的网络设计思想,考虑到三网合一的趋势,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不专为特定应用而构建新网络,避免为增加新应用而引入不同的网络。
  ----此外,多媒体网络的设计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还需要把握市场的脉搏,熟知行情和网络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所设计的多媒体网络既有最优的性价比,又具有灵活的缩放性,与网络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相和谐。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