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互联网数据库1-11章问答资料(5)

来源:软件水平考试    发布时间:2012-11-04    软件水平考试视频    评论

  §6

  信息系统是提供信息、辅助人们对环境进行控制和进行决策的系统。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库设计内容:结构(数据)设计;行为(处理)设计。

  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需求分析阶段、②概念结构设计阶段、③逻辑结构设计阶段、④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⑤数据库实施阶段、⑥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

  (2)应用环境的改变、新技术的出现等都会导致应用需求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扩性。

  (3)在设计数据库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已有应用,尽量使用户能够平稳地从旧系统迁移到新系统。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和"处理",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要求:

  (1)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由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2)处理要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处理方式是批处理还是联机处理。

  (3)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

  数据字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

  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若干个数据项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数据字典通过对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注意的是:

  (1)需求分析阶段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任务是收集将来应用所涉及的数据,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可能的扩充和改变,使设计易于更改,系统易于扩充,这是第一点。

  (2)必须强调用户的参与,这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特点。数据库应用系统和广泛的用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用户的参与是数据库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数据分析阶段,任何调查研究没有用户的积极参加是寸步难行的。设计人员应该和用户取得共同的语言,帮助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建立数据库环境下的共同概念,并对设计工作的最后结果承担共同的责任。

  概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的设计成功的关键。

  (3)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

  (4)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