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风险的内涵及控制方法

来源:审计师    发布时间:2012-01-21    审计师视频    评论



  近年来,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业务迅猛发展,各类违规违纪案件也屡有发生,监管部门对经营管理、稽核监督实施的“双线问责”,使内审人员也面临着空前的风险压力。如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并进一步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管控,这对于有效地保护审计人员,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审计风险的内涵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或其他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一)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做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例如:审计人员选择审计单位不当,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不同,配备审计人员不能胜任工作,收集审计证据不充分,编制审计报告有误,等等。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一旦造成影响,引发追究行为,潜在风险就会转化为实际风险。
  (四)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审计风险虽然存在,但可以加以控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认识审计风险,分析其存在或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只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审计风险的防控就是成功的。
  二、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审计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审计风险,而控制风险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在提高审计质量上下工夫。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分析与控制能力,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二)遵守审计准则。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项目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审计准则,遵守职业道德,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态度,严格按照审计程序,避免重大疏忽。
  (三) 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很多审计风险的发生都是审计人员屈从于某种压力,失去了审计的独立性,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使审计风险转化为现实的审计损失。
  (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通过科学制定审计方案,收集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严格地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审计报告,对重大问题实行报告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主观因素引起的审计风险。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