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2012-01-22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既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又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一、把发展“两型农业”提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从“两型社会”建设的全局来看发展“两型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跨越区域广、涉及人口多,是一个对资源和环境依赖性很强的产业,不科学的生产方式,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同时,农业也是一个占用和消耗自然资源较多的产业,我国每年化肥生产消耗的能源高达1亿吨标准煤,消耗的硫矿资源占全国消耗总量的70%以上。这说明,没有农业的“两型”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社会的“两型”。

  从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潮流来看发展“两型农业”的必然性。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采用了以能源、化肥等投入要素为基础的“石油农业”生产方式。这在满足人类食物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与生态问题,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70年代后,“绿色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自然农业等新型业态应运而生。中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湖南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发展“两型农业”的紧迫性。近年来,尽管湖南在发展“两型农业”上作了不少探索。但仍有一部分地方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比如,全省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只有44.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排放、处置的不科学,都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现实表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两型农业”迫在眉睫。

  二、积极探索发展“两型农业”的路径

  发展“两型农业”,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及相关领域,必须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以及农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保护为方向,用先进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生态系统更趋合理。

  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面对农业资源日益稀缺、能耗物耗过高、资源浪费严重的现实,必须把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放在首位。一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守住基本农田不减少的“底线”,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覆盖、过腹还田等耕地培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持续产出能力。二是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深入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推广以田间工程改造及水稻“控水灌溉”为主的节水技术。三是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加快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过程资源消耗减量化和生产结果无害化。一要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型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近年,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稻—菜—鱼(虾)—鸭”为重点的农田内循环模式,以“猪(牛、鸡)—沼—粮(菜、稻、果、茶)”为重点的种养循环模式和“秸秆—牧—沼—粮(果、菜)”、木材废弃物—香菇(木耳)等为重点的生物链循环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要大力发展适合农业循环经济的低成本适用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确保技术成果让涉农企业和农户用得起。三要提高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将农产品加工后遗留的废弃物转化为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加快推广可降解农膜、生物柴油、生物农药等生物产品。

  大力增强农业碳汇能力。作为碳汇产业,农业具有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就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两型农业”强调农业发展的生态效应,追求的是农业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湖南是农业大省,拥有3815.97千公顷耕地和1.46亿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55.86%,发展碳汇农业和碳汇林业的潜力很大。要加快退耕还林速度,严禁乱砍滥伐和非法征占林地,防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提高森林碳汇库容潜力。

  三、完善发展“两型农业”的配套措施

  “两型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自身体系的建设,还需要配套措施跟上去。

  牢固树立“两型农业”的发展理念。发展“两型农业”是一次农业发展观念的深刻变革。我们既要兼顾眼前的经济效益,更要考虑长远的生态效益,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又要遵循生态平衡规律,树立节约资源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的理念,推进生产与生态的同步发展。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在政绩考核时,要克服唯GDP论,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生态指标;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看显绩,又看潜绩。鼓励各级政府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建立发展“两型农业”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目前,我们要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第一,在资源减量化开发、资源的循环利用、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方面的法律。第二,“两型农业”生产的监督管理、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法规。第三,制定城市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的具体办法和操作细则。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在发展“两型农业”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控制城镇污染向农村扩散。

  强化科技支撑。要加快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农业生产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废弃物利用、绿色肥料、生物农药、生态保护型养殖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新技术。同时,要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科技协作网络,扶持和引导涉农科研、教育、企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有效提高“两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发展“两型农业”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科技进村入户行动等,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金融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培育造就一批适应“两型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骨干、致富能手和农民企业家,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和组织作用。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引导他们发展符合“两型”要求的农业产业。(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来源:求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2018 我考网 http://www.woexam.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湘ICP备180231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1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94470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