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工程硕士逻辑练习及答案016

2012-07-11
  [例1]  铁器都导电,铁器都是金属。因此金属都导电。
  以下哪项对上述推理的评价最为恰当?
  A.推理正确。
  B.推理错误。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
  C.推理错误。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D.推理错误。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答案是C。
  解析:题干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其中,"金属"是小项,"导电"是大项,"铁器"是中项。正确三段论的规则之一是:如果一个词项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试题1的小项"金属"在前题中作为肯定命题的谓项是不周延的,而在结论中作为全称命题的主项是周延的。因此,该推理违反规则,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例2]  不可能有人会不犯错误。
  以下哪项最符合题干的断定?
  A. 所有的人都可能会犯错误。
  B. 有人可能会犯错误。
  C. 所有的人都必然会犯错误。
  D. 有人必然会犯错误。
  答案是C。
  解析:本题涉及词项逻辑和模态逻辑中的对当关系知识。
  根据模态命题间的对当关系,以下2个等式成立(其中A表示任意命题):
  不必然A  = 可能非A        (1)
  不可能A  =  必然非A       (2)
  由此,即可在选项中排除A和B。
  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以下4个等式成立(其中S、P表示任意词项):
  并非"所有S都是P" = 有S不是P                       (3)
  并非"所有S不是P" = 有S是P                         (4)
  并非"有S是P" = 所有S都不是P                       (5)
  并非"有S不是P" = 所有S都是P                       (6)
  由此,即可在选项中确定C。
  综上所述,
  不可能"有人会不犯错误" (题干)
  = 必然"并非:有人会不犯错误"                      根据(2)
  = 必然"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 (选项C)             根据(6)■
  [例3] 甲、乙、丙和丁四人涉嫌某案被传讯。四人分别做了如下陈述:
  甲:如果我作案,那么丙是主犯。
  乙:丁作案。
  丙:甲参与了作案,但主犯不是我。
  丁:作案的不是我,而是乙。
  已知只有一人说真话,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 甲和丙都作案
  B. 甲和丙都没作案
  C. 丁作案但乙没作案
  D. 乙和丁都没作案
  答案是D。
  解析:解答此题的思考切入点是:四人中哪两人的断定互相矛盾?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已知只有一人说真话,则说真话的必在互相矛盾的两人中,则其余两人说假话。至此不难推出结论。
  问题是:互相矛盾的是甲和丙,还是乙和丁?
  乙和丁的话互相冲突,容易被认为是互相矛盾,但实际上不互相矛盾。乙和丁的话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这样的两个断定称为互相反对。互相反对的两个断定必有一假,但不必有一真。因此,说真话的人不一定在乙和丁两人中。
  四人所说的话的结构是:
  甲:如果甲,则丙
  乙:丁
  丙:甲且非丙
  丁:非丁且乙
  命题逻辑的相关知识是:"如果A,那么B" 和 " A并且非B"互相矛盾。因此,互相矛盾的是甲和丙,其中必有一真。因此,乙和丁说假话。
  由乙说假话,得"丁没作案"。
  由丁说假话,得"丁作案或乙没作案"。这依据的相关知识(称为"德摩根律")是:并非(非A且B)=A或非B。
  由"丁作案或乙没作案"和"丁没作案",得"乙没作案"。这依据的相关知识(称为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是:由"A或非B"和"非A",得"非B"。
  因此得:乙和丁都没作案。■
  [例4]*  过去,我们在道德宣传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高调,以致于不少人口头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发生人格分裂现象。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考,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只应该要求普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哪一选项作为"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
  A.底线伦理就是不偷盗、不杀人。
  B.底线伦理是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所应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C.底线伦理不是要求人无私奉献的伦理。
  D.如果把人的道德比作一座大厦,底线伦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答案是B。
  解析:问题是诸选项中哪项作为"伦理底线"这一概念的定义最为确切。A、C和D项都不正确,因为都违反了相应的定义规则。A项不符合"定义必须相称"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C项不符合"不得以否定句给正概念"下定义的规则;D项不符合"定义不得运用比喻"的规则。
  [例5]  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对照,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表是准确的。
  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评价?
  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
  B.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接和标准时间比。
  D.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
  答案是D。
  解析:题干中提及的两个三分钟不是同一概念。前一个"三分钟"是与不准确的挂钟相对照的结果,因而是不准确的三分钟;后一个"三分钟"是与标准时间相对照的,是准确的三分钟。张先生的推断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例6]在桂林漓江一些有地下河流的岩洞中,有许多半截露出河流水面的石笋。这些石笋是由水滴长年滴落在岩石表面而逐渐积累的矿物质形成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过去漓江的江面比现在高。
  B.漓江的岩洞中大都有地下河流。
  C.上述岩洞内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笋形成后出现的。
  D.上述岩洞内地下河流的水比过去深。
  答案是D。
  解析:如果D项不成立,即上述岩洞内地下河流的水不比过去深,则该地下河流的水过去至少和现在一样深,也可能比现在还深,则石笋的根部所在的岩石就不可能露出水面,则题干关于石笋成因的解释就不能成立。即如果D项不成立,则题干不成立。即如果题干为真,则D项为真。
  其余各项均不能从题干推出。例如,C项不能从题干推出。即使上述岩洞内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笋形成前出现的,只要石笋的根部所在的岩石露出水面,题干关于石笋成因的解释仍然可以成立。即如果题干为真,则C项可能假。即C不能从题干推出。■
  [例7] 过去的20年里,科幻类小说占全部小说的销售比例从1%提高到了10%。其间,对这种小说的评论也有明显的增加。一些书商认为,科幻小说销售量的上升主要得益于有促销作用的评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题干中书商的看法?
  A.科幻小说的评论,几乎没有读者。
  B.科幻小说的读者中,几乎没有人读科幻小说的评论。
  C.科幻小说评论文章的读者,几乎都不购买科幻小说。
  D.科幻小说的评论文章的作者中,包括因鼓吹伪科学而臭了名声的作家。
  答案是C。
  解析:诸选项中,A、B和C项都能削弱题干中书商的看法,但是,A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几乎没有影响,B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在科幻小说的读者中几乎没有影响,C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对于它的读者有负影响,即起了科幻小说的负促销作用。显然,C项比A和B项更能削弱题干。
  D项涉及的只是个例,即使能削弱题干,力度也不大。■
  [例8]一个密码破泽员截获了一份完全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敌方传递军事情报的密码,并且确悉密码中每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且只表示一个英文字母。
  以下哪项最无助于破译这份密码?
  A. 知道英语中元音字母出现的频率。
  B. 知道英语中绝大多数军事专用词汇。
  C.  知道密码中奇数数字相对于偶数数字的出现频率接近于英语中R相对E的出现的频率。
  D. 知道密码中的数字3表示英语字母A。
  答案是C。
  解析:题干断定被截获的密码中,每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且只表示一个英文字母。因此,以下两类信息有助于破译这份密码:第一,能够揭示有关英语的知识或特征;第二,能够揭示密码中数字和英语字母的对应关系。
  A项属于第一类信息,有助于破译这份密码。因为,例如,如果知道英语中元音字母出现的频率,那么就有助于推测,如果密码中某些数字的出现的频率接近于这一频率,它们表示的英语字母就可能是元音字母。
  B项也属于第一类信息,有助于破译。因为这份密码传递的是军事情报,如果对英语中的军事专用词汇所知甚少,那么即使掌握了密码中数字和字母的对应关系,仍然无法准确破译。
  D项属于第二类信息,显然直接有利于破译。
  C项看来属于第二类信息,但实际上不是。因为C项中提及的密码中奇数数字相对于偶数数字的出现频率接近于英语中R相对E的出现的频率,显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决不能依此推测,密码中的偶数表示R而奇数表示E。因为密码中只有两类数字,奇数或偶数,如果上述推测成立,则这份密码破译后通篇只包含两个字母R和E,显然不能承载任何内容。因此,C项无助于破译。则这份密码破译后通篇只包含两个字母R和E,显然不能承载任何内容。因此,C项无助于破译。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2018 我考网 http://www.woexam.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湘ICP备180231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1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94470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