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购物季 处处可见中国元素

2012-03-12

随着2011年圣诞假期接近尾声,美国一年一度的年末购物季也即将落下帷幕。尽管这是美国商家的“销售大战”和美国消费者的“抢购大战”,然而无论是商品、服务还是消费者,都处处有着中国元素的影子。

  每年感恩节到圣诞节前后是美国传统上最主要的购物季,这一个月左右的零售额通常占全年的1/5以上。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日前更新的预测显示,今年假日季的零售额预计会比去年增长3.8%,达到4691亿美元。

  从感恩节到圣诞节,美国各大商家推出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折扣力度一再加大,有的甚至没到凌晨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营业。消费者也是热情高涨,华盛顿周边的奥特莱斯店的停车场总是车满为患。

  记者在亲历这些火热的场景后发现,在这个美国年度最大的购物季中,已有大量中国元素参与进来。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购物场所俯拾皆是。

  除了商场里随处可见的中国产品,还有成群结队的中国消费者。他们大多是为“扫货”而来,购买的数量较多,即使是同样的商品都会挑选很多件,有的商场甚至需要为此专门辟出结账柜台。

  为了更好地抓住中国消费群体,部分美国商家审时度势地推出了中文导购服务,比如在中国较有名气的国际品牌手袋寇驰在华盛顿周边的奥特莱斯店就有专门的中国导购。同时,一些美国售货员只要看到是中国消费者,也会主动推销产品,并以附送赠品、给更多折扣的方式劝说他们购买更多东西。记者日前还在一家美国诺蒂卡服装店发现店内所有商品都有中文标注。

  这一系列中国元素构成了美国购物季的一道别样风景线,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力量变化、国际分工体系及中国消费需求转变的综合体现,其中所反映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第一,尽管中国产品已成功进入美国等国际市场,甚至成为主流,但绝大部分都只是低附加值的商品,而且“中国制造”多,“中国创造”或“中国设计”少。中国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位置,中国产品的形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第二,中国消费者之所以在美国“大规模”采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同样产品在美国的售价比中国低,价格差大致在1/3到一半之间,而质量甚至更好,所以很多中国消费者都利用到美国来的机会“囤货”。同时,中国消费者喜欢在美国购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完善的商品退换政策消除了后顾之忧。

  在美国购买任何商品都可以在相应期限享受“无条件”退换货服务,而没有所谓的“折扣商品、无质量问题不退换”等附加条件,彰显了美国商家的诚信文化。由此及彼,如果在中国生产的国际品牌商品的价格能与美国市场保持差不多的水平,中国商家能够提供更好的诚信服务,这部分流向海外的需求就可以保留在国内,无疑会有助于提升国内消费。

  第三,记者还在商场发现,由于中国的生产成本在不断上涨,部分国际品牌产品在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生产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已转为美国本土生产。这一新动向为中国提供了新的警示,即在成本攀升的情况下,低端层次的生产需求已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

  可见,美国购物季有着丰富的中国元素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中国在产品制造和产品创造,以及商业服务、诚信经济等方面都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才能使美国购物季的中国影响力更大更持久。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2018 我考网 http://www.woexam.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湘ICP备180231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1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94470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