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成本和出口市场转移压力 外贸下滑属正常

2012-03-12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海关发布了外贸数据。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309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17240.1亿美元,增长21.1%;进口15856.1亿美元,增长26.4%。1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34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比10月份的增速降低4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直接反映出外贸方面的两个现实:其一,虽然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有所增长,但增幅下降,特别是在8月-11月期间连续4个月的连续下降。同时,贸易顺差收窄的幅度达到18.2%,给人的印象相当突出。其二,今年我国的外贸情况不容乐观。

  从改革开放之初走上“外向型经济”之路,到“入世”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多年来,对外贸易一直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最抢眼、最重要的角色。人们还记得,2008年前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而中国的外贸势头依然强劲,让不少人为这种“一枝独秀”的表现感到惊讶。今年初,欧洲那边因债务危机焦虑不已,有人希望中国能凭借在全球贸易中的实力,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但就在几个月之后,中国对外贸易突然开始放缓。该如何认识这一新的情况?外贸的下滑对整个经济将产生何种影响?会不会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中国经济将在明年或后年发生“崩盘”,而外贸下滑将成为某种信号,成为中国经济掉头向下的“风向标”?

  如果认真梳理多方面的信息,应该看到,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波动、下滑,是被动的,却也是正常的。先说被动。美国、 欧洲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最大的出口订单来源。然而,近一年多以来,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其国内需求不断紧缩。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增速由2010年的28.3%下降至今年前11个月的16.9%,中国出口减少也就不足为奇。欧洲的情况更糟,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人一夜之间发现过去那种“吃凉不管酸”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各国政府采取措施紧缩财政,老百姓也准备勒紧裤腰带。“买主”手头紧了,“卖主”也没办法。因此,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增速由2010年的31.8%放缓至今年前11个月的19.2%。此前新公布的11月份PMI调查显示,制造业新出口订单量加速回落,并连续两个月位于50%的临界点以下,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进入下行通道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逐步显现。

  为什么说正常呢?一方面,近几年全球能源价格、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粮食价格等都在上涨。国内、特别是东部沿海外贸出口企业集中的地区,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东南亚、拉美地区一些国家在纺织服装、低端制造业等领域显示出后发制人的竞争性。面临成本上升和出口市场转移两大压力,中国外贸出口的下滑,实在是很正常的。

  “正常”的另一层意思,是说中国的外贸在经过二三十年高速发展后,也该慢下来,缓一缓,进行战略调整了。以往多年,中国外贸出口成果辉煌,主要靠拼资源、拼环境,靠低成本竞争。这样的路径,短时间可以“跑马圈地”开拓市场、抢占市场,时间一长,“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等内在的薄弱点就逐步显现出来。同时,那种企业员工工资增长大大落后于出口额增长的情况再也不能持续,靠廉价劳动力竞争的方式必须改变。因此,调整是必须的。

  需要强调的是,外贸出口的放缓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是在国际环境极为复杂形势下采取的应对措施。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出口订单减少的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调整的机遇。在传统竞争力有所丧失之时,努力依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打造品牌等手段形成出口新竞争优势。总之,退一步,为的是进两步。今天的调整,将为明天积聚力量。

  外贸下滑,结构调整,意味着许多企业的日子将会很难过,一些企业甚至会破产倒闭。此时,政府需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救市”,而是应该把钱花在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如此,才能从制度上为中国外贸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2018 我考网 http://www.woexam.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湘ICP备180231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1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94470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