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设计研究

来源:室内设计师    发布时间:2013-03-31    室内设计师辅导视频    评论

  人们对于住宅建筑的使用需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功能齐备,二是视觉美感,三是能量集聚。对于设计中如何满足前两项需求的研究,已经在多年的重视、借鉴古今中外研究成果中逐渐成熟起来,而对于第三方面的研究,则处于人们刚刚觉醒和起步的阶段。要设计能量聚集良好的住宅,还需要经过一个时期的探索和实践。
  一、关于住宅能量聚集的含义 
  所谓住宅的能量聚集,类似于中国古代和现今港台所说的风水,也有的研究人员称其为建筑的物理场效应。无论给予它何种命名,它所包含的实际内容可以用初浅的语言做如下表达: 
  建筑提供空间供人们使用。构筑物围合形成空间,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物理场:一方面,内部产生能量的流向与聚散的分布,另一方面,它影响环境能量的流向与分布,这两者综合的结果作用于人,就产生了建筑的物理场效应。人,作为一个也是在宇宙中相对独立的物理场,居住在建筑中时会受到包容他的建筑的物理场的显然影响。具有稳定、良好的能量聚集效应的住宅,使人们的物理场能量得到强化、有序化。反之,则会令人身处于无法消解的应力状态中,耗散人的物理场能量。这种效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人的心理状态、情绪状况、兴趣爱好、体力状况、智力水平,尤其是改造环境、开拓创新的建设性创造能力都会发生显然的变化。 
  在我国民间,老人们都知道风水好的住宅可以使家庭和睦、人气旺盛、事业发达;反之,就出现是非纷争、亲情离散、家族衰败的情景。这种现象中,人自身的因素起重要的作用,它同时也反映出建筑能量场对于人的生活的影响力,空间感受敏锐的建筑师往往能够对空间场的应力状态有直觉的体验,而缺乏建筑修养的居民则往往需要居住体验几年,在不良影响已经形成之后才会反思建筑的能量场效应问题。其实,最简单、最容易觉察的判别标准是使用者的活力:能量聚集效果好的住宅居住者身体日渐强壮、精力充沛;反之,使用者身体软弱,没精力做事。 
  M- T人类在创建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开始探索创造有利于人类自身的身心健康的“绿色”生存环境,包括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建筑等等。真正的“绿色建筑”,不应仅仅指建筑的低污染、低能耗。建筑是否具有稳定良好的能量聚集效应,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应是衡量“绿色”与否的基本标准。因为只有当建筑真正造福于人时,其建设资源才算达到了良好的利用效率。
  较之于其它建筑类型,绿色住宅设计因住宅建设的普遍性及其同生活的密切相关性而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设计者特殊重视住宅的“绿色设计”,竭力创造中华民族理想的家园--绿色的家园。
  二、住宅的能量聚集的影响因素 
  建筑的能量聚集效果反映的是形体环境的物理场同人在该环境中的场需求的契合程度。住宅建筑中人的基本活动相对稳定,因而研究其能量聚集情况只需考察形体环境的物理场。影响住宅形体环境物理场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室内空间的尺度与形态、户型布局与空间结构、庭院围合及街道关系、材料选用等方面谈个人的初浅体会。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待于建筑界同仁的共同探索与实践。 
  (一)房间的尺度与形态对能量聚集的影响
  1.房间的面积标准。随着住宅的商品化,住宅面积呈越作越大之势,以大为好,但求“一步到位”,主卧室面积通常会达到20m2,大的做到35m2,这种二、三十平米的卧室尺度,不是不一定好,而是一定不好。中国古代的寺庙方丈,是寺庙的主持独居一室,其居室面积就是“方丈”-10m2,这个尺度正是单人卧室能量聚集的最佳尺度。现代的住宅卧室,可以借鉴这个尺度,双人卧室最大不宜超过16m2。一般而言,卧室面积在6~16m2之间比较合适,过小则能量不易纳入,过大则造成能量耗散。 
  住宅中各类房间的基本尺度应该是:
  家庭起居室:12~22m2 卧室6~16m2 
  厨房:6~10m2 卫生间:4~6m2 1 m)
  贮藏室:4m2 书房:6~14m2(10m2最佳) 
  客厅:14~22m2 (也可根据生活方式、聚会人数适当加大) 
  住宅的档次及总的面积标准的提高,可通过细化功能构成来实现,如增设工作间、保姆室、婴儿室、琴房、茶室、佛堂等。其大小均宜以10m2为基准视具体情况加大或减小。 
  2.房间面积的比例。各房间的尺度比例,宜按上表所列之建议值或大或中或小,同步选尺,不适宜过分拘泥于“大厅小卧”,例如,作22m2的厅,6m2的卧室,这样会造成能量失衡,效果不好。
  3.房间的空间形态。坡屋顶的房间比平屋顶的房间具有更好的能量聚集效果,坡屋顶的多层住宅,各层均比平屋顶之同层具有更好的能量聚集效果。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