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深圳社工之星银星奖光彩掠影

来源:社会工作者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17    社会工作者考试视频    评论


   深圳自2007年开展社会工作试点至今,在注重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社会工作激励机制的完善。自2008年始,在深圳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深圳社会工作行业评优活动,通过评选及表彰,对深圳社会工作行业中专业素质优秀、工作事迹突出的社工、督导、机构、案例作者进行激励,以调动行业士气,树立先进典范。至今,2011年行业评优活动已经历时四届。
  2011年度深圳社工评优活动自2月6日开始,共有36家社工机构参与评优活动,并推荐了60名社工之星候选人,根据“2011年度深圳社会工作评优工作方案”及各机构推荐材料,专家评审组以网络投票结果为参考依据,根据专业实务能力、专业研究能力、工作创新能力、行业贡献、从业年限及被投诉情况等标准对社工之星进行了评审,经过社工机构内部选拔及推荐、协会初审、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最终评选出20名社工之星,其中金星奖(十佳社工)10名,银星奖10名。
  本次行业评优活动的获奖者中,有深圳首批医务社工、有学校社工服务的坚守者、有残障领域社会工作的探索者、有企业社会工作路上的跋涉者,有带领志愿者团队服务大运会的践行者……他们既是满载荣誉的优秀社工典范,又是普普通通的社会服务者,他们用自己真诚的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深圳社工前进的道路,在深圳社会工作发展史中写下了流光溢彩的篇章。

 

社工之星——苏雪萍
 争做一颗北斗星--Just do it

 
   2007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给神州大地上急需专业人才介入的群体带去了福音。次年2月,寒意仍未褪去,一批来自广西工学院的社工学子来到深圳这座美丽的城市,他们对未来的社工之路充满期待和希望!苏雪萍,也是其中一员。
   大学时,她到柳侯社区接触了计生、民政及换届选举工作,对社区社会工作有了初步认识;接着,她与美国范德堡大学Douglas教授及其12名社工研究生、博士生共同开展了“柳州市农村留守老人现状调研”工作;随后,她担任汽车系大一新生的代理班主任,开展了“促进新生融合”,“提升班级凝聚力”等活动以及辅导工作。
   2008年3月走上岗位后,她做过1年社区社工,协助案主挖掘潜能,提升自信,最终融入社会,开展的首届“老有所乐,社工与您同乐”关爱老人活动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她还做过2年民政社工,运用专业社工手法帮助了许多低保人员和高龄独居老人。她接触了各种不同的群体,包括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人士,单亲家庭亲子,老人情绪管理,青少年行为问题,躁狂抑郁患者、夫妻家庭等,开展过专业个案30多个,辅导次数达上百次,探访150人次,建档100多人次。独立开展各类活动共计30多次,开展各类小组11节,组织义工探访老人达46次,共计服务人数达900多人。
   2011年她再次接受挑战,从岗位服务走向更具开放性的项目服务。一切从零开始,她克服了社工开展项目经验少等多重困境,她走访家政公司30多家,60多次,用她的真诚逐渐打开了许多家政公司的大门;访谈家政女工人数100多人,建立个案档案20多份,开展需求调查100份;组织近150名家政女工成立北斗家政义工队,开展“我为大运出份力”活动;她还积极挖掘及整合社会资源,如联系“广东省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为深圳家政女工展示自己专业技能争取机会,开展了“家政大擂台,自信你就来”家政技能擂台赛(理论赛1场,实操赛4场),近百名优秀家政女工代表参加,随后她带领前四名组队“佳家队”参加广东省技能比赛总决赛,历时2天,共产生1名个人第五名及一等奖,1名二等奖及2名三等奖的优异成绩,项目组亦获得最佳组织奖,北斗亦授予项目组特殊贡献奖的殊荣!
   当邻居指着社工问一位患帕金森病的老人:她是什么人?老人回答“这是社工,很勤来看望我,就像我女儿一样”;
  当案主拿着自家种的水果递给她:“谢谢苏小姐,你真是帮了我们很多,我们都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
  当案主申请到助听器后,端着特地煮好的糖醋猪脚硬要塞给工作者吃……
  经常有人这样跟她打招呼:“阿萍,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望我呀?”“小苏,我妈妈她好多了,你哪天过来坐坐。”“阿萍,我认识一个听力不好的老人,什么时候带你去?”“小苏,我们公司有个阿姨(保姆)最近情绪非常不好,你什么时候过来看看”
 ……
   她知道社工的专业操守,他们的好意她不能接受,他们的信任又让她感动!她很欣慰,他们从未怀疑过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所能做的,案主的肯定及笑脸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她的使命不就是与他们同行,像一颗北斗星给他们希望的光芒,陪伴他们一起走出黑暗吗?“社工”就是一份爱人的工作呀!这份爱将继续支持着她朝着做引领案主走向光明的北斗星而继续前行!


 
 社工之星——聂海峰
探索社义联动机制,践行不一样的精彩
——记社工聂海峰和他的大运志愿者督导团队

  
   看过那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潜伏》吗?有时候我们的工作就像“余则成”,只不过,我们不是被安插在敌营刺探军情,而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志愿者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走街窜巷,仔细观察,发现亮点与不足,做出公正的评判和善意的提醒;我们,是深圳大运会志愿服务的“潜行者”,是无声的“啄木鸟”,默默地提升着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的服务水平。我们,就是由社工聂海峰所带领的大运会志愿者督导团队。这就是由社工聂海峰所带领的大运会志愿者督导团队。
   也许我们无法像“U哥”、“U姐”那样,穿上令人引以自豪的志愿者服装展现在四方宾客面前;我们也无法像“微笑哥”、“微笑姐”那样,精神抖擞地在赛场内为四方宾客提供服务。但我们同样肩负大运会志愿者的使命,我们是他们的“特殊战友”。没有光环和赞赏的目光,又是甚至还被误解,但我们深知自己同样重要和不可或缺。在为期3个月的“督导”生涯中,“责任”两字成为我们许多人的人生中有了更多的诠释。
   大运会期间,聂海峰是大运志愿者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之一,主要负责全市城市U站的运行、管理及督导工作。为了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在大运会志愿者指挥部批准下,由社工聂海峰牵头,组建了一支由资深义工组成的志愿者服务督导团队。在这里,社工理念与志愿精神交融,为提升志愿者们参与督导服务的热情和督导技能水平,在对团队的义工们进行了“大运志愿服务理念”、“大运志愿服务督导技巧”、“大运U站服务规范”等督导知识培训后,他们活跃在大运会各大场馆,奔波在全市大街小巷,为大运会“不一样的精彩”做出了“不一样的贡献”。在大家的努力下,全市818座U站遍布深圳的场馆、街道、社区,成为U哥U姐、“小青葱”、“向日葵”服务各方友人和市民的爱心港湾。
   这其实只是市义工联社工团队社义联动工作的一个缩影。2008年以来,聂海峰和他的社工团队,经过近四年的探索和实践,社义联动工作已逐渐成熟,并在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形成以社工为核心,“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社工、义工”联动工作机制。未来,他们将继续运用社工专业理念,助力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

  
 
 社工之星——张雪云
 军中的火玫瑰,心灵的导航人

 
   张雪云社工是行政性社会工作者,也是专业性社会工作者。她从2003年开始致力于服务人民,一直践行着“以服务人民为荣”,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将自己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诠释在工作中。
   她从2003年至2009年在基层社区从事了6年的劳动保障工作,陪同社区的低保户、残疾人员、困难失业人员以及辖区老人一起,成为他们经济援助的协助者、心灵困惑的倾听者。她先后被授予“促进居民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先进社区工作者”称号。在社区工作6年间,她协助因就学困难以及遇到重大疾病或事故的家庭申请临时救助近25万元;对老、弱、病、残退休人员上门走访登记、慰问585人次;成功推荐就业120人;调解家庭纠纷,化解6宗家庭矛盾冲突等。
   2009年至今,张雪云社工在盐田社工服务中心从事一线社工工作,她一如既往的以服务人民为荣。两年来,她积极参与中心举办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和举办了43场活动,累计服务1890人次;同时,她参加了多起突发事件的危机介入,如盐田区协宏鞋厂劳资纠纷事件、盐田区颐养院危机事件、盐田区某部队突发危机事件和东部华侨城事故,危机介入累计服务时间202小时。2010年,她被中心评为“优秀社工”,获得了服务对象、单位和中心的肯定。
   部队社会工作在深圳本土甚至全国来说都是有待开发的一个领域,张雪云社工主动参与这个服务领域的拓展,表现了开发本土社工服务的极佳能力,促进专业社会工作与军队需求相连接。她在服务过程中,一直坚信社会工作是价值观的实践过程,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她把服务对象视为伙伴关系,尊重、接纳和包容他们,有效的运用社会一切可用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虽然她也会出现困惑与沮丧的时候,但仍然坚信自己的选择。
   张雪云社工在工作中感觉就是很幸运自己选择并进入这个领域,这工作让她能够快乐的奉献。奉献是用爱心铸成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们温馨与快乐。而爱心的奉献却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一件件的堆砌,从而形成爱心的堡垒,张雪云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共砌这个堡垒,共建和谐社会。
   张雪云社工现作为部队社工服务的一线社工,在中国此领域的专业服务经验非常缺乏,她正在不断的服务、反思和总结过程中摸索前进,期望能够推动部队社工服务向深度发展,使部队社工服务能成为部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工之星——周幸华
   一路同行,青少年犯罪帮教的社工探索者

  
   由于生长在毗邻香港的深圳,周幸华从小受到香港影视传播的影响,听说过“社工”,知道是一个助人的职业,很受人尊敬。却不知道“社工”就是“社会工作”的简称,社工也已经在国内悄悄地孕育成长。与大多数社工学子一样,她带着疑惑与激情慢慢拨开了社工的神秘面纱,在这学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中,她慢慢摸索到社工的内涵,社工不只是有爱心,更需要独立的价值观、社工专业方法与技巧,她逐渐增强了对社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009年初,大三第二学期,她前后参加了广州市某精神康复家属资源中心、广州市老人院的为时800小时的两期实习;她还参加了前往香港复康会参加见习,得到社工实务的锻炼,从而也逐渐坚定了其成为一名社工的信念。
   2010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她,回到深圳开始了社工生涯。带着与“簇拥每颗喜乐心灵”的共同的愿景,成为铭晨社工的一员。由于社工实务的影响,她选择了自己颇感兴趣的治疗型及矫正型的领域,青少年司法矫正——宝安法院青少年犯罪社工帮教工作站。该服务主要针对非深户籍缓刑未成年人,采取司法审判前社会调查,司法审判中教育感化,司法审判后跟踪帮教,三阶段服务环环相扣,实现审判与帮教的无缝衔接,促进缓刑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及社区生活。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心理辅导、庭审帮教、庭后跟踪回访、小组活动、建立缓刑档案、协助法院联系少年犯免费职业培训、到企业就业、学校就学、困难救助等方式对缓刑少年犯开展帮教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周幸华在帮教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总结,犯罪未成年人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向往自由,想要挣脱束缚,却被狠狠地摔下。此时社工就像一个修补风筝的人,重新拉了线,让掌轴的人适应风筝的去向,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有时,社工也只是那阵风。
   在深圳这个来外人口较多的城市,犯罪未成年人是个庞大的群体,宝安法院及社工帮教工作站积极为其搭建帮教平台、教育改造基地平台、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平台、救助平台、就业平台等。至今,共建立一对一缓刑帮教档案600余份,进行社会调查约900人,心理辅导约200人, 送爱心企业42人,送救助站12人,送职业培训5人,考入大学3人。提到周社工,有位有帮教对象曾称,“通过参加小组活动,让我觉得我们之间是朋友,社工不曾藐视我们,因为他们相信我们是会改变的。”正是这句简单的话语,给了周社工大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让她更坚定地走社工之路。          
   回首两年的社工生涯,周社工认识到社工是一个敢于做先驱的行业。社工在目前的发展是充满艰辛的,因此需要社工用心,用心是一种态度和专业的价值感;有了用心,更需要创新,需要从经验借鉴中,通过本土化,使社工不断发展壮大。社工之路艰辛,需要用心、创新。相信我们的社工路会越来越宽阔,越来越美好!

  
 

社工之星——谢佳洁
生命的力量  医路上社工伴你前行

  
  “每次看到社工小谢,会感到很开心,她很关心我们,一直操心着我们的问题”。这是一位又一位在接受谢佳洁社工的服务后,病人或家属对她表示的感谢之情,朴实无华的一句话,却让我们感受到,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已建立起深厚的情感。2008年初,偶然阅读社工相关的报道和书籍,便喜欢上这个职业,通过自学,通过了社工资格证的考试,成了一名准社工。2009年5月,她毅然放弃了在企业稳定的工作,加入到深圳社工这个队伍中,成为一位真正的社工。然而,她知道,这只是开始。记得初学社工专业知识时,她知道,社工不仅需要具备爱心,更需要一份热忱,对专业的执着和渴望,她开始在香港督导的指引下,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内化自身的专业理论和价值观,并参加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班的学习。与此同时,她从香港督导身上,深刻地感受到资深社工人的魅力,社工人内心的强大,每每遇到工作上的瓶颈时,她总会鼓励自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要肯定自己。正因为在企业工作的那一段时光,练就了她抗压的能力,勇往向前的冲劲,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她更加肯定“我可以做好这份工作,我的社工之帆正在扬起”。
   2009年6月8日,谢佳洁穿上春暖的绿马甲,走进医院,成为深圳市第二批医务社工,她知道,在今后的每一天,她将面对着生老病死,以及生命中的脆弱与无常。尽管如此,谢佳洁依然每天随同医护人员查房,探访病友近3千多人次,整合资源,为病友申请救助金近60万。策划并开展病友互助小组,让病友分享、互相了解、帮助,在这个基础上成立病友义工服务队。此外,联络爱心企业,获得了3万多的赞助,让病友和家属欢度中秋,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爱。为增加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知识,她先后开展多场知识讲座,提高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她善于总结和反思,总结出“特困患者去世申请减免丧葬费用流程”,以及经济援助相关资讯的整合,从岗位上拓展 “暖阳阳计划”项目。目前,深圳有多个针对慢病、重病的救助,但显然,面对僧多粥少的情况,救助时而捉襟见肘,社会资源仍然匮乏,谢佳洁和她的团队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寻找其它资源,探索出属于医务社工资源整合的专业之路。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规律,相较于自然死亡,疾病原因的离世,令人感慨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短,却可以享受生命带来的每一个感动和精彩。这缘于社会工作服务带来的改变,“小谢,有你我会更勇敢,我会让自己变得坚强”,“小谢,感谢你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谢姐姐,你真的很好”,“小谢,我们科有一位病人需要你的帮助”,一提到社工谢佳洁,服务对象和科室医护人员总会说,小谢是一个很认真、负责任的社工,甚至有些病友返回家乡后,不忘小谢的帮助,特地从老家寄来了锦旗,以表感谢。
   深圳社工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如今已长成一个独立走路的幼童,她则是当中的一个,社工让她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生命不在于可以活多久,生命在于认真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体验着生命中的力量。

  
 
 社工之星——刘惠艳
爱因为在心中,妇女儿童领域社工服务践行者

  
    2004年,因为偶然的机会,刘惠艳进入了广东工业大学一个新开专业——社会工作。和许多同学一样,这个专业对她来讲,陌生而又熟悉。在学校里,她认识了一群充满活力和爱心的老师和同学,通过学习,她第一次了解了“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真正内涵,她有机会到香港参加实习,亲身体验了香港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和热情,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专业。在大学期间,她便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中去,通过各种机会:参加学校义工服务、带领师弟师妹的成长小组等服务,一边学习一边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她相信,“生命影响生命”,而社工专业让她的生命更有价值。
    2008年春天,在全国建立“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大背景之下,刘惠艳怀揣着梦想来到了深圳这片热土,在这里播种青春。在2008年2月—2010年4月两年多的时间里,在深圳市社联社工司法社工岗位上,她担任过多重任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各项工作。司法社工的经历,让她收获了很多,社工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法律知识、沟通技巧、资源整合各项能力同样重要。2010年5月至今,在正阳社工服务中心,先后担任快乐女工之家项目社工、项目主管,妇联领域同乐阳光家庭、平湖阳光家庭督导助理。每一个新的角色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要求。面对这种快速的转变,她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每个角色。快乐女工之家,为外来女工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阳光家庭,让每个家庭洒满阳光。“来了就是深圳人”,她和她的团队始终怀着感恩的心态,本着平等、接纳、尊重、友爱的精神,关怀每个“深圳人”。
   转眼之间,在深圳从事专业社会工作已经有4年多,盘点四年来的种种,看见自己的收获和成长。前两年的司法社工经验,服务的人员有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等各种曾经犯过错误的人,也有从全国各地在深圳打拼的务工人员,还有因各种原因发生纠纷的人员,每一个法律知识的学习让我积累更多,每一次调解成功让她更有成就感,每一次成功的面谈让她更加坚定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的信心,走过点每一步都让她成长。两年从事妇女儿童领域的工作,她和外来女工、家庭共同成长,在她们最需要点时候,站在她们左右,与她们一同分担。她很喜欢一首歌《爱因为在心中》,正如里面点歌词所唱:爱因为在心中,即使彼此不相同。能够与你分享,无论失败成功都会感动······愿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爱。

 
 
 社工之星——刘传龙
 在开拓创新中成长,禁毒社工的长征路


   2009年的3月,刘传龙与同窗好友吴勋、梁平、仇玲飞一道,告别了在江西省万载农村实习时认识的那些可爱的、感动着我们的留守儿童小朋友,挥手美丽的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和难忘的校园生活,南下深圳,开始寻找我们的社工梦。
   初到深圳,由于人生地不熟,我们的社工路却一点都不顺利。四个人挤在了一间合租的的小屋里,开始不断地分头寻找合适的社工机构去面试,但是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只有飞飞找到了实习的机构,日子过的皱巴巴的,内心非常焦急和煎熬,让我们都有点撑不下去了。至今仍难以忘记的事情是,四个人挤在屋子里一起交流深圳社工发展的信息,分享各自面试经历,周末去南岭求水山公园散心,还有我们在一起的相互支持和鼓励。
   2009年的6月,我入职深圳市龙岗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其他9名同事一起,走上了宝安区沙井街道禁毒社工的岗位。在香港督导彭盛福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和鼓励下,我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接触吸毒人士,探访他们的家人,拜访社区治保主任,开始了禁毒社工的本土实践。在三年的工作中,除了开展个案辅导,小组活动和社区宣传之外,我们还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服务:
   1、开展家人服务。重视家庭对吸毒人员的作用,为吸毒者家属提供辅导与支持,为戒毒者构建家人支持系统;
   2、进行同伴教育。利用沙井戒毒成功人士阿斌、香港过来人义工的成功经验,为戒毒康复人士提供正面支持,增强戒毒人士戒断信心和决心;
   3、策划美沙酮“健康快车”项目,并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和市福彩基金支持。每天风雨无阻,准时安全接送辖区40名戒毒人员服用美沙酮。组织策划足球兴趣小组、桌球和象棋兴趣小组、开展凤凰山登山拓展活动、邀请生命教育专家和珠海自愿戒毒中心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培养戒毒人士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活动均取得良好的成效,受到辖区内美沙酮服用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
   但是,毒品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深圳市目前能为戒毒者提供的自愿戒毒服务比较少,社区(戒毒)康复戒毒设施和配套严重不足,戒毒社工工作非常艰难;但是我深信,社工作为一种专业力量,在介入干预成瘾的工作实践中,必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也祝愿我们彩虹禁毒社工团队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社工之星——郑海霞
 这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梦想
  ——残障服务的社工探索者

  
   8年前,社会工作专业选择了她,从那时起,她就与社工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叫郑海霞,2008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大学四年,她抱着社工的理念和方法到慧灵学校做义工,到老人院帮忙,到学校实习,慢慢地她感受到社工的魅力,从对社工一无所知到喜欢上这个专业。其实,她从小想当一名医生,可以治病救人;也想当一名人民教师,想用自己的生命影响更多的人。而社工,正是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医治的一份职业,可以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一份职业,因此,毕业前夕,她选择了社工。2008年2月,深圳社工刚刚萌芽,她就带着对社工憧憬与迷茫来到了深圳,选择了深圳最早成立、最大规模的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在鹏星强大团队的专业指引下,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
   分配岗位时,她被调配到福田区莲花街道的职康中心,看到职康中心的一切时,她的心冷了。残障服务,不是她选择的领域;职康中心,那里工作条件太简陋了;残障人士,她从未真正接触过他们,她能否接受他们,又该如何开展工作呢?所有这些,动摇着她。后来,受香港督导Iman个人魅力的影响,她决定尝试。
   于是,她开始在职康学习如何与残障朋友相处,做康复流程训练,入户家访,建立档案;以个案管理模式开展个案工作、设计小组,策划各类主题的社区活动,做精神病人需求调查;联系康复技师与义工,促进各专业人员的交流合作······刚开始开展这些工作都是迷茫的,不知从何处入手,在鹏星机构的培养下,在督导的指引下,她一路努力着。从那时起,她一直秉承着社会工作的价值,以优秀社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尊重服务对象,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积极开拓各项服务,挖掘各级资源,努力满足服务对象的各项基本需求,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及认可,也得到机构及用人单位的支持与肯定,于2010年被评为督导助理,2010年被评为鹏星机构的优秀社工。
   从2010年开始担任督导助理,她带领团队组织策划各类服务主题,丰富深化服务内容,及时与用人单位有效的沟通,每年的评估都得到机构和用人单位的好评,为社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年了,作为深圳第一批残障服务社工,她与残障朋友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职康会员亲切地喊她海霞姐姐,有她的地方,总能带来微笑与支持。此外,她组建了福田区小章鱼助残义工队,实践了义工-社工联动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对本领域社工服务表格和程序,指标制度的建立方面,她踊跃承担任务,为社工服务往专业化方向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她也主动总结服务经验,协助编写残障领域资源手册,撰写的小组案例《成长话题大家谈——莲花职康青春期性教育小组》被评为2009年度深圳市精选社工案例和鹏星机构的优秀案例,在团队的期刊及机构的期刊也曾发表相关的文章等,为深圳残障服务社工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经验。
   也许往日的激情不再,但责任依旧,努力依旧。她经常会思考,假如她是服务对象,她是否还会微笑着面对生活,永不言弃;假如她是照顾者,她是否还能坚持的面对家庭,不离不弃。做这份工作越久,一种感触越强烈,不仅仅是价值理念上平等尊重,而是对她的服务对象和照顾者们打心底的尊敬!

  
 
     社工之星——任海卫
心怀“希望”,她在“生命教育”的天空中追寻理想

 
   七年前,曾因误以为社会工作是一门“海纳百川”的专业而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进入大学,接触了,相识相熟了,知道原来它是一门国际化的专业,内心里对它充满了期待甚至神圣感!临近毕业,却又有些许失落和茫然,因为那时还没听说“社工的春天”这样的话语,只知道在国内并非每个城市都有条件让这样一份职业生根发芽,所以可能要面对的是所学无“用武之地”。但,幸运的是,四年前即将毕业时,她犹如一颗实验的种子有幸地被丢进了一块实践的基地,开始在社工职业的土壤上生根发芽。身处深圳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城市,融入了“希望”的大家庭中,带着兴奋和热情开始了社工之旅。几个月的实习已经注定她对专业的那份期待将要寄托于这个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城市,6月的短暂离开也意味着一份理想在开始萌芽……
   2009年毕业后她带着行囊毅然的回到了深圳,回到了希望,继续自己的新旅程:加入到希望“深圳市中小学生危机介入项目”的团队中。那时,“社工”对深圳市民依然是个陌生字眼,而项目社工主要通过与社区团体合作的方式推广服务,面对不信任与拒绝是基本功。无数次的再尝试和不放弃,过程虽艰难,但在此中也逐渐开拓出稳固的服务合作单位和服务对象,与不少学校、社区、公共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服务地域遍布深圳各个区域。在推广生命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她与同事们逐渐探索出“以计划形式推广服务”的社区服务模式、 “驻点+外派” 结合的学校服务模式及 “校内培养+校外实践”的义工工作模式;也尝试借助大型主题活动将生命教育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及深圳市民。作为危机介入项目社工,她还参与了多次企业危机和校园危机的介入工作。每一次生命教育服务都像一颗生命的种子,撒在深圳的土壤上,也扎根在很多人的心中。她相信,当种子越来越多,希望的灯光也就越来越亮。
    中小学生危机介入项目开展工作的难度较大,能够长期坚守在一线服务岗位并长久的走在这条路上,并不易,要创造成绩更是艰难,但却需要有这样一群人去为之持续不断的付出和贡献。生命教育无时无处不需要,我们期望社工真的能为更多的生命带来改变,尤其是作为陪伴青少年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期待将来有更多的生命关爱使者去传递“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正面人生,关社爱群”的讯息,也期望更多人因为社工在生命教育中的努力而更有准备和更有信心地面对成长的关卡与人生的逆境。
   三年,人生的一小阶段,社工旅程的几里路,里面却载满了一个社工踏破铁鞋的决心和毅力。我们深知,每个人的成功都不会那么容易,社工的道路更是艰难和崎岖,凹凸不平,但已然成为社会事业发展的先行者,已证明其在社工这片天空勇敢追寻的勇气! 春雨绵绵,也叫花草盛开,我们相信她的坚持和执着,也期待她能够引领更多的人在这个行业坚守……

 
 
 社工之星——骆成俊
 “医”路同行者
——患者口中亲切的医务社工“小骆”

  
   他,经常穿梭于神经外科、血液透析室等重症疾病科室,主动为有疾病患者及家属排忧解难;用真诚和热情的服务,温暖患者及家属脆弱的心灵,安抚他们焦急不安的情绪。他,就是派驻在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被患者亲切称呼为“小骆”的医务社工。2009年大学刚毕业的骆成俊成为宝安区首批卫生领域的一名社工,而且一做就是三年。
   提起社工小骆,医护人员和患者无不竖起大拇指,夸他热情、有爱心,特别是身患尿毒症的胡大姐,她说如果没有小骆的帮助,自己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现在。在她患病初期,小骆就主动协助她适应疾病患者的角色,鼓励她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协助她申请救助基金、申请大病门诊治疗,并通过家访,面谈等辅导改善家庭成员关系,让胡大姐树立起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心,患者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将锦旗和感谢信送到医院。三年来,小骆帮助了类似这样的个案60多个,分别在经济援助、心理辅导、重大疾病适应、危机介入等方面提供了专业服务,帮助家庭困难的患者累积申请救助基金近30多万元,使众多服务对象家庭缓解经济压力,患者疾病得到及时治疗。
   为了给门诊透析的慢性病患者整合更多的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小骆发起成立宝安区首家肾友俱乐部,定期为肾病患者提供健康讲座、康乐活动、“同路人”支持小组等活动,协助她们掌握更多应对疾病的常识,树立积极应对疾病的心态,同时创造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让肾友得到来自同路人的鼓励和支持。
   一位年轻的社工,在协助病患者面对生老病死时,其承受的心理压力、经历的心路历程、收获的人生感悟是多数同龄人无法体会的,但这正是小骆成长的过程,更是他宝贵的人生财富,相信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坚定信念下,小骆将继续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与患者“医”路同行。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