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综合能力(表格)复习总结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来源:社会工作者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17    社会工作者考试视频    评论

棱锥图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ERG理论阿尔德弗尔提出了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该理论把人类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较大影响
  表六:人类需要的类型
分类的指标 具体类型具体内容
需要的起源和性质生物性需要进食、饮水、睡眠、觉醒、性
社会性需要交往、成就、权力、尊严、地位
需要指向的对象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需要产生的方式原发性需要
继发性需要
  表七:人类行为的类型
人类行为 分类的指标具体类型具体内容
外显行为人类行为的起源本能行为觅食、爬行
习得行为后天学习而形成
行为的正常与否正常行为划分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异常行为
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利他主义行为、亲社会行为
内隐行为内在的、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动。
  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社会环境的构成:
  
组织结构图
  表八: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框架
理论 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人性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性器期是发展的关键期。
   主要贡献:潜意识动机的论述重视童年期经验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人的一生;强调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自我发展最关键环节P93图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0~2岁)前运算期(2~7岁)
   具体运算期(7~12岁)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个体运用组织、同化、顺应三原则,将活动系统化,形成“心里电图”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得到的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享乐主义)
  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
  后习俗水平(社会约定定向;普遍伦理准则)-道德发展最高阶段。
  表九:人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及主要问题
阶段(年龄) 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任务与挑战
婴幼儿阶段
   (0~3岁)
大脑发育迅速,是动作发展最快的时期,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孩子从随意性的天生反射活动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并在2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的能力。是形成依恋的重要阶段。开始寻求自主性,失败会感到羞愧并怀疑自己能力;成功会形成“意志”的美德。
儿童阶段
   (3~12岁)
脑重接近成人水平,动作的熟练程度与协调能力日益增长。语言和记忆功能增强,开始具体化的逻辑思考。朋辈群体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概念开始形成。面临主动性或内疚感的冲突。
青少年阶段
   (12~20岁)
出现第二性征,生理机能日益成熟。由叛逆逐渐稳定,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待人处事的方法。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阵地。家庭、学校及同伴的影响非常大。自我认同对角色混合。
成年阶段
   (20~65)
生理机能达到高峰后逐步衰退,并出现更年期综合症。认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升,心智功能活跃,个人特长在工作中得以体现。建立社会角色,开始真正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婚姻、精神健康、就业问题突出)
老年阶段
   (65~)
毛发脱落、脊椎弯曲、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各类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逐渐依赖他人。思维内容偏重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及对角色转变和发挥余热的认知。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社会参与减少并越来越封闭,从而导致社会地位下降。自我整合与绝望;“无用论”;孤独感;疾病等。

  预测试题、模拟试题,一网打尽>>

  编辑推荐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2010年社会工作师考试于6月12日、13日举行
  09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汇总
  09年社会工作者实务真题(回忆版)
  点击进入社会工作者网校免费试听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