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主要观点解读

来源: 期货从业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04     期货从业考试视频    评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5亿多人。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亿,乡村人口6.5亿,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问题也不断暴露。3月25日,“2012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会上,各位专家对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发表了观点,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献智献策。

  

  【现状】

  低成本城镇化路径难以持续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城镇化推进的路径和方式是难以持续的。”

  陈锡文解释,中国如此快的城镇化率,是建立在几个低成本的因素上,包括土地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低成本、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欠账、相当一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障残缺不全,以及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低于城市的扩张(速度)等。陈锡文的看法反映出部分诸多人士对于“城市化与市民化不协调”的担忧。

  除了低成本的因素难以为继,陈锡文还提出,以往的城镇化过程明显地表现出集约性不够,单位面积产出和发达国家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在不断减弱。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对此亦有同感。杨伟民说,城市化率提高,相应的,城市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会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削弱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亦称,总的来看,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相比,仍然明显滞后,不仅结构上低于多数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同时城镇化的质量也亟待提高。

  

  【改革】

  扭转土地城镇化过快状况 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认为,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值,这个比值要控制在1∶1.12之间,因此,要高度警惕城市发展中土地城镇化过快的现象,要加强规划的引领。

  胡存智表示,扭转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状况的办法有两个,第一个是加快人口集聚,第二是控制城镇用地规模的过快扩张。有必要通过研究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建立节约用地的标准和评价制度,以提高城镇的集聚水平。胡存智还称,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20年的数据来看,城市建成区快速增长,但城镇集聚的人口明显滞后,造成了城镇过度扩张、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城镇用地增长的弹性系数大大超过了合理预值。此外,他还表示,城镇要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城市土地扩张过快的管控,如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用地的极限等,通过这样的规划来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可设立城市的发展边界和有条件的建设区,以优化城市布局、通过约束城乡建设用地的总量来开展增减挂钩,防止人地进一步的分离。

  关于城镇化与土地的问题,杨伟民表示,应该控制土地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构建城市化发展格局,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他指出,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移成城市人口的过程,同时也是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的一个过程。所以城市化进程既是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态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而要实现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三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第一个方面是要控制开发强度。要有节制的进行用地开发,不能把宝贵的耕地、绿色空间都变成水泥地,控制开发强度,保持必要的绿色和生态空间,这些才能够说,我们提高或者说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要调整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区域结构当中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不同类型的空间在国土资源开发中的反映,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在空间上的一个载体。杨伟民认为,空间结构调整主要的方向应该是有序的拓展必要的生活空间,当然主要是城市的居住空间,保持农业生产空间,这个必须要保持18亿亩的耕地,要严守。第三是构建两横三纵城市化发展的格局,国家将在战略层面上推动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

  社科院学部委员蔡昉则指出,真正想发展城市,推进城市化,保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其实应该相对的放弃以产业为中心的城市化经营,而变成提供城市本身的基本功能。城市本身的基本功能,按照蔡昉所言,即“城市本身要为聚集的人口提供生活服务,这是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这是城市本来的功能。”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和放宽户籍限制

  在目前,尽管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但去年年底农业户籍人口为9亿3千5百万。因此,51.3%比例的城镇化水平,至少要砍掉1/3,也就是在目前的城镇人口里面,至少有1/3的人还有一个成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解决城乡发展和部分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诸多问题。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说,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强调实现三个目标:第一,要城乡规划发展要求一体化,要城乡统筹一起来考虑这个问题。第二,要实现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一体化。第三,要实现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最核心、最紧要的是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要着力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要通过新的制度设计,恢复农村生产要素和资源参与市场平等交换的权利。”彭森特别强调,“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推进征地制度的改革。”

  彭森坦言,现实的征地制度是历史的产物,带来了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矛盾,以及对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不够,和建设用地粗放的问题。“应该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来降低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本,有必要,我们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受益中的分配比例,必须以保护农民利益和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加快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

  对此,彭森提出,还要着眼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短期上,要推动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同时稳步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更好的融入城市。从较长的时期看,则以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社会保障以及保障住房、就业服务等为重点,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统一和服务水平的基本均衡。

  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关于人口城镇化问题,不仅是当前的城市中1/3的人要转化为城镇人口,未来城镇化的发展空间也会让更多农村居民成为城镇人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发言中指出,根据研究,今后20年还是处在一个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接近7亿,是6.9亿。今后20年,起码还要增加3亿人。也就是,到2030年,中国至少有10亿人,会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促进农民工,促进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是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最后终结农民工现象”。

  韩俊指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其实就是解决四个问题,核心的四个问题。第一个,工人一定要融入企业。第二点推进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点,就是要分类调整户口的迁移政策,逐步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居住地有序落户。另外中国这么庞大的城乡移民,光靠沿海经济带,光靠少数大城市,光靠少数几个城市圈,根本是无力承受的。所以说从根本上来讲,还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就近到中小城市成为市民。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认为,中国的农民工要融入城市,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首先要解决户籍问题。第二个既有利益阶层的不同的意见。“很大程度上户籍放开之后,带来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同群体之间,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有一种冲突,其中就表现在老市民,对新来者抵触、排斥的情绪。”除了制度安排之外,黄守宏指出,还有农民工生活的城市社区服务。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