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灾后恢复重建的都江堰速度

来源:项目管理师    发布时间:2012-05-06    项目管理师视频    评论

  编者按:冲刺已经成为都江堰人惯有的姿态。两年多灾后恢复重建,这座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几乎成为废墟的城市,就是以令人惊诧的“冲刺速度”完成了从涅槃重生到加速发展的跨越式重建使命。刘俊林曾感叹:“3年重建,都江堰城市总体发展水平至少提高15年以上。”

  很难相信,就在900多天以前,光是城镇住房重建就被人们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8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超出想象:都江堰市24.35万户城乡居民住房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城镇住房毁损需重建33980户,重建面积达377万平方米这组数据意味着,两年间要重建修复的城市载体,相当于都江堰过去10年城镇建设的总体量!

  灾后恢复重建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前所未有:全城毁损房屋好坏参半,商住混合现象普遍,房屋权属关系复杂,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多年城市发展中沉积下来的利益纠葛成为推动重建进程的最大障碍。

  而最后的结果堪称 “奇迹”:2010年12月,由政府主导建设的最后一批置换安居房在一片掌声中完成摇号分配,18058套城镇安居房和698套廉租房、公租房也落定自己的主人,为城市住房重建基本画上句号;整个过程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摇号方式,抽样调查显示,群众对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满意度超过98%。

  这样的“奇迹”正一个接一个在都江堰发生: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高标准建成、古城修复重建高规划起步……涅槃后的都江堰,正以昂首阔步的姿态迎来新生。

  规划+民心“加速”跑得快而稳

  科学有序的规划,民心所向的政策,是都江堰创造这一系列“奇迹”的先决条件。“要做对历史负责,能向世界交代的民心工程。”都江堰决策层的誓言掷地有声。

  早在2004年,都江堰市就意识到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对城市规划不断进行完善。2007年,该市邀请了新加坡前总规划师刘太格对整个城市进行概念规划,借助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为都江堰市确定了“国际旅游城市、成都市平原次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

  这一切成为灾后恢复重建在科学规划中有序起步的蓝本和基石。2008年6月,都江堰迅速启动了重建规划编制工作,10多家中外规划设计机构被筛选出来,为都江堰提供规划设计方案。在这批规划方案基础上,都江堰又取得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帮助,在当年9月完成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随后,城镇建设规划、城市灾后恢复重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教育、卫生、通讯、给排水、电网、天然气等公共设施重建规划,以及20个政府主导安居住房项目和164个城市居民 (含商业)自建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等一系列规划相继出炉,为都江堰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详实完善的依据和样本。

  如果说规划的编制还有先例可循,那么一系列城市重建政策的出台就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事关10万余户群众的切身利益,产权关系复杂、利益格局多样又让重建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前所未有,稍有偏颇,城镇住房工作就无法推进。

  让都江堰最终顺利摸过河的那块石头,叫做民心。

  无论是房屋安全鉴定、危房拆除,还是安居住房重建和安居住房分配,都江堰城镇住房重建所有的政策都全部公示公开。为了了解更多群众的重建意愿,都江堰城市重建办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各个部门和受灾群众之间,“有时为一条政策,要反复修改10多遍,开上百次协调会”。

  都江堰市决策层将城区划分为5大片区、28个社区,39个街区,由领导分片包干,建立起“三级责任、多级联动”的领导责任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同时抽调1400多名干部,深入到基层开展政策宣讲的同时,及时收集群众的政策疑难,对应群众需求进行政策补充完善和调整……

  正是这种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让一系列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得以科学高效地推进。

  公平性+人性化 摇号“摇”出新生活

  在城市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城市住房修复重建是与受灾群众利益纽带连接最为密切的一环,也是利益关系最为复杂的一环。

  在国家给予户均2.5万元重建救助资金的基础上,都江堰市决定按照“城镇毁损住房家庭可用原毁损住房置换70平方米安居房或人均16平方米的保障住房”政策进行住房分配,并提出了超70平方米或保障面积的按市场价补差置换、货币安置及居民自建等多种方式供居民选择。

  对1.8万户选择置换安居房的受灾群众来说,等待分配方案的过程焦虑而紧张:安居小区那么多,户型、环境参差不齐,分配过程会不会有猫腻?这同样也是都江堰市决策层的担忧:受灾群众那么多,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这“一碗水”端不平,城市住房重建就不能叫成功。

  为了确保公平,一套严谨的制度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出台:一方面,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了61名社会监督员,并且请纪委、监察机构和检察机关介入,共同参与监督,由公证机构对摇号分配全过程和结果进行公证,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电视直播;另一方面,委托与安居住房分配无利害关系的四川大学研发电脑摇号分配系统,又由第三方机构对系统进行验证检测,确保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漏洞。

  公平之下,更多人性化考量被纳入这套分配方案:残疾人优先享有特定楼层的分配权,方便出入;朋友、邻居可以申请“打包”摇号,尊重居民意愿,尽量不破坏已有的邻里结构;建立置换平台,如果分到的房子不满意,可以在置换平台挂出,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和其他受灾群众的房屋进行交换……

  2010年5月23日,在现场瞪大眼睛看完了首次摇号分配的全过程,怀抱疑虑而来的社会监督员们终于如释重负。

  如今,6个批次的城市安居房分配顺利完成,受灾群众纷纷搬出板房,走向幸福新生活。

  古城+古堰 田园城市并不遥远

  随着一栋栋崭新居民房分到受灾群众手中,总面积绵延1.92平方公里的古城区清理重建也被提上日程。

  专家调研表明,都江堰古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水利府、古县衙、松茂古道等独特文化脉络非常清晰,西街、南街、北街等街巷肌理、水系遗迹保存完好,修旧如旧的风貌改造也让多元文化元素完好保留。

  专家的规划为这片已有2000多年文化历史的热土赋予了更加丰富的产业意义:古城+古堰,两大独特文化符号的复合,将给这个城市带来怎样的变化?“未来的都江堰市,是要向日内瓦这些世界级城市看齐。”在“复制丽江还是凤凰古城”的讨论声中,都江堰决策者们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高远的天空。

  都江堰抓住重建机遇,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抛开景区概念,将古城区与都江堰—青城山景区融为一体,同时重建城区水系脉络,用水文化主题和符号贯穿整个古城区,串联文物古迹和多元历史文化节点,在近半个都江堰市区的范围内为旅游产业提供载体。

  2009年9月,在报请市、省和中央同意后,都江堰市将古城区恢复重建列入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古城区改造。2010年12月,雄伟大气的仿古城楼“宣化门”在新城区与古城区的分界线上拔地而起,北门和西门两座古城楼也相继上马。一系列历史节点修复和景观节点改造由此全面展开,预计总投资将超过28亿元。

  改造、传承、完善、提升,是整个古城区恢复重建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老灌县的城市构架下,都江堰市对西街、黎园巷、贵州巷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改造,对具有100年以上明清建筑元素的建筑予以保留,同时复原城墙、城门、历史桥梁和历史街巷,再现古色古香历史韵味;对二王庙古建筑群实施修复重建,扩建清溪园,恢复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庙公园、水利府、古县衙等文物文化古迹,凸显都江堰景区历史文化遗产底蕴。

  配套设施的提档升级也成为都江堰旅游品质提升的关键词。都江堰市城市重建办常务副主任陈汝龙说:“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风貌的前提下,都江堰市加大投入力度,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功能配套进行融合。目前,以体现明清建筑风格为特色的古城风貌塑造已全面展开,对古城区公共和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