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十大进展

来源:项目管理师    发布时间:2012-05-06    项目管理师视频    评论

  1.中国天然气成因及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成果显著
  中国石油开展中国天然气成因及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该项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天然气成因,提出36项鉴别指标,其中2008年提出轻烃同位素判识煤成气和油型气等4项新鉴别指标,完善和发展了天然气的鉴别理论,使我国天然气鉴别理论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对指导天然气成因判识、气源对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大气田形成主控因素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化发展,对指导我国提高大气田发现速率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目前发现的11个1000×108立方米以上大气田中,其中7个提前4年至14年作了正确的预测。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解剖了超压及其相关低孔渗砂岩、古岩溶等各类典型大气田的形成机制,尤其是无机烷烃大气田的研究在世界上尚属首例,推动了天然气成因理论由二元论走向多元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超压及其相关大气田的研究揭示了超压环境油气生成机理和超压大气田成藏机制,为寻找超压和与之有关的气藏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天然气成因和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有效指导了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实践,为天然气储量的巨大增长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天然气成因鉴别、无机烷烃气成因理论、大气田主控因素和高压天然气藏的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专项集中攻关,在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集成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考网/收集/成效显著。
  在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两个方面重要进展。一是形成3项基础研究新认识,包括对柴西富油凹陷岩性油气藏富集规律的认识逐渐清晰,建立柴西地区统一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进一步明确了近期勘探的重点区带;深化生物气动态成藏模式,拓展了生物气深层和岩性气藏等勘探领域;重建跃进油区部分油田三维地质模型,为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依据。二是初步研发与集成3套配套技术,柴西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解释配套技术、三湖地区天然气含气检测配套技术和柴西低渗储层测井解释与综合评价技术,这些技术使岩性目标的砂体钻探符合率达到84%,复杂储层解释符合率达到83.7%。 
  这些研究进展使勘探开发成果显著。一是在柴西富油气凹陷昆北断阶带落实了整装优质储量,柴西南区形成亿吨级储量规模,柴西北有望形成新的接替领域。二是三湖地区发现新的含气层系和新类型气藏,柴北缘天然气勘探见重要苗头,天然气的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二次开发提高采收率、排水采气等先导试验初见成效。
  3.含CO2气田开发及CO2驱油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CO2(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术成为国际石油界研发和应用的热点。中国石油经过近两年的攻关,在含CO2气田开发及CO2驱油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工艺技术研发集成和现场先导试验上取得重要突破,为含CO2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和CO2资源有效利用及埋存打下了基础。
  形成5项新认识,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1)构建了松辽盆地CO2形成与富集理论框架;
  (2)明确了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渗流规律;
  (3)对CO2和地层原油体系相态特征与驱替机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4)明确了CO2腐蚀与防护机理;
  (5)深化了含CO2天然气集输中基础问题的认识。
  研发集成2套配套技术,编制了矿场试验方案:
  (1)含CO2天然气安全开发技术,包括含CO2天然气气藏工程、安全钻完井、采气工艺、集输与处理等技术;
  (2)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包括CO2驱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注采工艺、监测、扩大波及体积、地面工程等技术。
  建立2套40项技术标准和2个HSE体系,为保障现场试验的安全、规范实施提供了依据。
  吉林油田含CO2天然气试采和CO2驱油现场试验进展顺利。预计CO2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3%以上。
  4.特低渗油田高效开发技术重大突破支撑长庆油田快速上产
  特低渗透油田普遍具有油层薄、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压力敏感性强等特点,开发难度很大。经过近年的攻关与研发,长庆油田创新集成17项特低渗透油田开发配套技术,成功实现姬塬等特低渗油田的高效开发,为长庆油田快速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形成的重要技术包括:强化前期综合评价,实现储量快速转化,精细编制整体开发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开发风险;强化油藏精细描述为主的储层研究技术,研究油藏综合分类、快速评价方法和技术,优选富集区;针对不同层系油藏特征,采用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不同井网形式;/我考网/收集/多油层叠合区采用两套井网一次布井;整体实施超前注水技术;储层改造方面形成低伤害压裂液技术、高强度支撑剂优选等一系列提高改造效果的配套技术;采用适应姬塬等黄土丘陵区地貌特征的群式井组开发技术、双流程建站技术、丛式井组单管集输工艺技术等地面配套工艺技术。

上一页123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