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项目英雄人物

来源:项目管理师    发布时间:2012-05-06    项目管理师视频    评论

那些奋战在青藏铁路上的无数个平凡的建设者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记住的人。

不到青藏高原,不知道中国的伟大。不上青藏铁路,不知道铁路建设者的伟大。
1980年,在西藏现场办公的胡耀邦同志和万里同志返京途中,特意在格尔木作短暂停留,慰问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合影时,一些领导从安全角度考虑,只让干部和胡耀邦、万里合影。

这个细节被胡耀邦同志发现了,干部合影完毕后,胡耀邦高声喊:“把战士们统统喊过来,再照一张。”他笑着说:“这么长的青藏铁路,难道都是你们干部修的?我看,大部分还是战士们干的嘛,不和他们照张像,不合适。”的确,那些奋战在青藏铁路上的无数个平凡的建设者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记住的人。

高原女侠邵尧霞

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无人区是全线最高的工点,邵尧霞是和丈夫一起来到唐古拉山工地的,她是中铁建十七局集团项目指挥部唯一的女性。那年她二十九岁,由于长的文气又爱哭,刚到的时候被大家戏称为“小女孩”。但是后来,她又有了另外两个的外号……

邵尧霞负责青藏铁路温泉立交桥和一个大型预制梁厂的工作。她的工作科技含量比较高,质量要求也高,施工难度大。由于当时职工技术素质普遍不高,她主动在工地办起了“高原施工技术速成班”,坚持每天晚上为职工上技术课,传授高原铁路施工技术知识。

工友们非常喜欢“小女孩”的课,每天晚上早早来到课堂,一人一个小马扎,把工棚挤得满满的。后来她还在项目部组织开展了“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群众性技术练兵活动。不久,项目上的六十多名职工个个都已经是一专多能的技术能手了。在邵尧霞指导下,项目部先后取得六项技术创新成果。

从此,她的外号被工友们换为“雪域高原的智多星”……
唐古拉山的无人区,狼群在晚上频繁出没。一个深夜,邵尧霞独自一人赶往工地现场值班,刚走出营地不远,就突然发现身边有几个黑影在晃动,几道饥饿的绿光直射过来。邵尧霞知道自己遇到了狼群。她没有慌张,也没有转身就逃跑,看到停在路边一辆存放施工工具的汽车,她立刻钻了进去。
狼群没有放弃,一直守在车外。人和狼展开了对峙。也不知过了多久,几辆运材料的大卡车向工地驶来,狼群这才消失在夜色中。

这件事被工友们知道后,她又有了新外号——“与狼共舞的女侠”。
来到青藏铁路工地时,她不得不离开刚断奶小女儿。上山后,邵尧霞把女儿的照片摆在床头,每天上下班都要看上一眼。

探亲时见到女儿,她想把女儿搂在怀里,没料到女儿哭闹着挣脱,喊着妈妈却扑向她姐姐的怀里。几天之后,女儿终于接受了她。但是假期也已经用完了。临行前的一两天,小女儿似乎觉察到母亲又要离去,就连晚上睡觉也搂着她的脖子不放。离开的时候,女儿在车后久追不舍,一声接一声地喊着:“妈妈,我要妈妈……”

丁守全的三次车祸

风火山工程攻坚的前三年,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工地医院院长丁守全回家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足30天。2003年的春节他是在风火山度过的。而80岁的老父亲病重住院期间,他都没有回去看望过一次。

一次,他又急匆匆跑出家门登上前往工地的列车。上车前,14岁的女儿丁永洁塞过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老爸,这是我送你的礼物,请上火车再看。”
当列车开动后,丁守全打开了盒子。看见里面的东西时,丁守全和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放声大哭……

盒子里是一个水晶瓶,瓶中装满了166颗女儿亲手叠的幸运星,还有纸条上的那句话——“女儿深情,不需邮政,心来传递”。
直到现在,丁守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提到这件事时,他依然激动得热泪盈眶,尽管嘴上说:“对不起,昨天凌晨4点才从山上下来,我还有点缺氧……”

据说,每次当他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或高原反应强烈身体不支的时候,他就会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取出女儿送给他的幸运星,仔细地端详。很快,他就会重新振作起来……
2003年8月的一天傍晚,丁到风火山进、出口处巡诊。去的时候还艳阳高照,但回到隧道进口的时候突然开始下雪了,车到藏民区的时候,雪大得能见度已经不到10米了。“当时我们眼瞪着眼,稀里糊涂的在一个转弯处就翻了个四轮朝天。那种情况下生死一瞬间,死就死了活就活了,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别的。”幸运的是,他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丁一直对记者强调,救的人多了,积德行善就不会出事。2004年4月的一天,雪水河的大雪使能见度已经不足100米,丁的救护车在积雪的路面上疾驶。在一个下坡路段前,司机轻踩刹车,救护车立刻旋转了360度,翻在了路边。这是他第一次出车祸,“当时给我吓坏了,”丁说,也许是因为自己救过太多的人,自有上天保佑,居然连一点小伤都没有。

五年来,丁守全所在工地医院的门诊共医救病人16879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03人,成功率100%。其中抢救路过的旅客、武警战士、藏族同胞和参建的兄弟单位重大车祸27起。

张鲁新:最后的理想主义者

张鲁新,青藏铁路冻土专家组组长,被《东方哈达》的作者徐剑称作“青藏高原的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研究冻土36年,身边的同事朋友改行的改行,下海的下海,只留下他,一直坚守在冻土研究的一线上。孤独清傲的性格是他追寻保尔·柯察金的足迹最好的诠释。曾多次亲自到高原做冻土研究。陪伴他的只有茫茫雪域、孤独与危险。

上一页123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