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分析(一)

来源:资产评估师    发布时间:2012-01-20    资产评估师视频    评论

  根据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2010—2011年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排名,确定了17本统计样本期刊。通过对2009年这17本样本期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共2241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09年中国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排在前10位的问题分别是:经济增长与发展、资本市场、“三农”、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公共经济、国际金融危机、金融体制;排在第11—20位的问题分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自主创新、就业、商业银行、外商直接投资、财政体制、消费、企业成长、国外经济理论与流派、财政政策。

  经济研究热点的新变化

  2009年最重要的经济事件,就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及其对世界各国经济的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的变化,与此密切相关。

  前5大热点问题与2008年相比没有发生位次变化。这在近7年的研究热点排名中是第一次出现。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增长成为头等大事。同时,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术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因此,经济增长与发展继续稳坐“头把交椅”就在情理之中。保增长,需要发展资本市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资本市场和货币政策成为研究热点。

  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跃升到第六位。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问题受到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如果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国民收入分配通常会有利于投资,劳动报酬则会被压低。197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48.8%,到2008年降为35.3%,远低于美国的70.1%,也低于印度的54.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下降。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必然导致产能过剩、内需不足,从而迫切要求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增加消费实现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协调拉动。而增加消费的核心问题,则是增加居民收入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国际金融危机首次进入前10位。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化为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仅次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需要在理论层面探讨危机爆发的制度原因,在体制层面寻找市场经济的缺陷,在运行层面研究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政策层面选择应对危机的方向和措施。

  金融体制首次进入前10位。金融体制排名的快速上升,一方面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联系,另一方面与国际金融危机密切相关。危机表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但也不能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而降低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就反对或放弃金融体制改革和国际化。

  消费首次进入前20位。这显示消费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性迅速提升,主要表现在:增加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增加健康消费是低碳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为进一步发挥消费的作用,需要从居民收入增长与分配、财政政策、居民消费行为、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分析和研究提高消费率问题。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