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硕士研究生 毕业颁发公共管理双证文凭

来源:公共管理硕士(MPA)    发布时间:2012-07-14    公共管理硕士(MPA)辅导视频    评论

  据了解,在深圳,一所高等院校开设的硕士研究生班,学生毕业后获得院校颁发的硕士研究生双证书是比较少的。在宝安,开设硕士研究生单证班并不多见,开设这样的硕士研究生双证班更是闻所未闻。但是,华南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宝安教学中心与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合作开办的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深圳在职双证班,改变以往这种状况。
  大连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的学校,是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的学校。大连理工大学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五个二级学科,拥有3个硕士点,并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据悉,公共管理硕士(MPA)是2000年我国设立的第10个专业学位之一,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该校公共管理学科自2000年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该校通过教学与学科的共同发展,不断创新应用型导向的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MPA)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了具有大连理工大学特色的MPA教育。
  据了解,华南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宝安教学中心是2003年宝安电大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办学,在宝安成立的办学机构。该中心是2003年度深圳市惟一一家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审批的远程教育教学中心,也是宝安区第一家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审批的合法远程教育教学中心。目前开展专科、本科、高升本三个层次教学,开设法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八个专业,现有在校生达6000多人。
  笔者就两者联合开办的公共管理硕士(MPA)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研究方向、教学特色以及报考与录取等方面,向想读大连理工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的在职人员作出介绍,希望能对准备报读的在职人员有所帮助。
  大连理工MPA培养目标是专才
  公共管理硕士(MPA)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目标主要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学员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践能力,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理论研究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和管理创新能力。学员学成后,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大连理工MPA六大研究方向
  城市政府管理:综合运用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体系,研究城市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和规律。
  公共政策:是政策科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系统分析及运筹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形成的领域。
  组织行为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以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为基础,对具体人员进行培训、绩效等人事行政管理的评估。
  社会保障:运用社会保障及相关理论,为建立一元化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提出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
  非营利组织管理:针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后剥离出来的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开展研究。
  司法鉴定管理:是以管理学与法学基本原理指导司法鉴定管理的实务和研究工作,探讨合理的鉴定体制和运作机制,指导司法鉴定组织管理和实践运作。
  大连理工MPA五大教学特色
  国际化理念教学:以国际时事动态为教学背景、融合本土区域文化的特点,引领学员以国际化视野分析与应对问题。
  实战性案例教学:以国内外经典公共管理等实战性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使学员在学习中更加贴近实战,回归学习的本质。
  模拟与实践:以课堂模拟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论文指导过程中,每个学员都配备“实践”与“理论”双导师。
  互动与讨论: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建立交流的平台,为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学员潜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术交流:每年不定期为学员开设10次以上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丰富学员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员自身价值。
  大连理工MPA报名与录取
  据了解,其报考条件为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2009年7月之前毕业,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或具有国民教育大学专科,2007年7月之前毕业,5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
  其报名方式为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信息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报读人员将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联考,根据报考大连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MPA)考生的人数与初试成绩确定复试人数,该校将自主划线,择优录取。复试时间一般在次年3月下旬,具体时间等待通知。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