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论文:行政管理工作中忽视效益的危害及对策

来源:公共管理硕士(MPA)    发布时间:2012-07-14    公共管理硕士(MPA)辅导视频    评论

  【摘要】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质量效益观念在行政管理领域得到了高度重视,管理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单位和部门忽视管理效益的现象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关键词】行政管理;忽视效益;危害;对策
  1.行政管理工作中忽视效益的主要危害行政管理效益是管理活动中的资源消耗与所取得的整体收益的比较。
  只有把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纳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轨道,才能保证一切工作和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实际效用。
  因此,我们在肯定行政管理所取得的整体效益的同时,还必须站在对党和国家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忽视效益的严重危害性。
  1.1容易导致权威与管理效益相脱节,助长官僚主义倾向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定的权威以强化管理效果,但是,如果偏离追求管理效益的思维轨迹,就很容易将个人权威的范畴不适当地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歪曲管理者拥有的行政权力,从而过分关注权威而忽视效益,导致权威与管理效益相脱节,容易助长不顾客观实际、漠视群众和组织利益以及主观随意等官僚主义作风。
  官僚主义将会直接降低管理效益,这是因为官僚主义习惯了那些传统的管理方式,而把旨在提高管理效益的改革和创新视为淡化权威和漠视领导的行为加以排斥,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群体凝聚力和士气,甚至造成人才流失。同时,官僚主义又往往是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因为官僚主义作风违背了群众路线,缺乏集思广益,阻碍和扭曲了信息从基层向决策层的流动,进而导致决策失误、管理失效,科学高效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1.2容易导致行为与管理效益相脱节,助长形式主义倾向思想观念上缺乏效益意识,管理行为上便可能出现某些偏差,容易导致投入方向的偏移,使管理行为与管理效益相脱节,助长形式主义的蔓延。有的管理者急功近利,缺乏长远建设目标,热衷于搞一些时间短、见“效”快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管理者脱离实际工作的需要,靠表面文章装潢门面,掩盖矛盾,忽视基础性建设,深层次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制约了管理效益的提高。
  形式主义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而且造成了信息的失真,隐藏了事物的本质,人为地给管理活动制造了障碍,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益。行政管理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有许多艰巨的任务和难点问题不是一届管理者可以完全解决的,需要几代人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努力才能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这些工作容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浮夸。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工作上采取短期行为,必将会给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害。
  1.3容易导致权力与管理效益相脱节,助长个人主义倾向一些管理者嘴上讲“效益” ,而在实际工作中却热衷于追逐个人名利,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他们迷失了自身的责任方向,曲解了行政管理者的性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谋求个人利益,淡化了管理效益的目标要求。权力是责任和义务的结合体,是保证行政管理正常有序运行和追求管理活动效益最大化的手段和工具。如果权力被谋求个人利益所利用,将会导致个人利益与管理效益的冲突,而使权力与管理效益相脱节,很容易产生消极腐败现象。
  权力与管理效益相脱节的危害直接表现为资源的浪费。权力所支配的资源及其发挥的效益是有限的,当行政管理效益达到最大化时,利用权力从中谋求的个人利益必然是最小的,以权谋私者很可能会通过资源配置的低效益来获取自身利益,这就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成本的增加。
  有限的资源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将会严重影响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2.纠正和克服忽视效益现象的主要对策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不良倾向虽然是局部的、个别的,但其消极影响和危害却不容低估,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变一些单位和部门管理效益不高的局面,确保行政管理工作沿着科学高效的轨道顺利运行。
  2.1强化效益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效益观念淡薄,行政管理效益就难以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要按照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的要求,把转变思想观念作为提高效益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强化质量第一、效益至上的意识,真正形成讲效益、谋效益的良好局面。
  一是不断强化效益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是质量和效益,新形势下行政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强化效益观念,自觉地把质量效益作为检验工作是否科学和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彻底杜绝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成本和收益不相协调等现象。
  二是正确树立政绩观。管理者的政绩观决定着其价值取向,如果功利主义严重,在追求政绩时就会首先考虑数量和规模而忽视质量和效益,就会出现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损害整体效益。因此,各级管理者要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自觉把追求政绩与追求管理效益统一起来,认真研究解决科学发展中的重大和紧迫问题,着力抓好那些一时难以见效或无助于个人名利但却有利于长远建设的事,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实际业绩。
  三是切实端正权力观。权力包含了对相应资源的支配力,如果权力意识不端正,就很有可能利用组织资源追求个人利益。因此,各级行政管理者都应该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权力意识,深刻认识管理者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公仆的本质,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消极影响,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使手中的权力真正成为充分追求行政管理效益的有力工具。
  2.2健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益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作保障。为了推动行政管理活动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行事,必须依靠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来共同发挥作用。
  一是健全以效益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从管理运行过程中的特点出发,应重点抓好决策、执行和督导等环节的机制建设。决策是管理活动的起点,也是效益管理的源头,一些工作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决策失误。因此,在决策机制上要特别强调把成本分析纳入决策过程,理性分析投入与产出之比,对各类资源实施统一调整、合理布局,避免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等低效劳动;在加强班子内部民主建设,防止个人决断造成失误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广大群众参与决策,对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或重大项目的决策,可实行公示、专家咨询等制度,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决策的落实关键在于执行,如果执行不力,再好的决策也不会产生理想的效益,这就要在执行机制中健全首接责任制、承办报备制、限时办理制和及时反馈制等制度,不断提高执行效力。在此基础上,要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及时跟踪指导基层建设,认真按照质量和效益标准检查工作效果,防止和纠正投入方向和重点的偏移,避免和克服只记“辛苦分”而忽视质量效益的片面做法,从而为基层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
  二是健全以效益为标准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推行效益管理的重要内部动力。首先,要健全效益评价机制,以效益比较激励竞争。在建立效益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时,要将效费比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坚持以成本的大小衡量管理效益的高低,纠正一些单位“政绩型”评价中只注重投入和过程、忽视质量和结果的弊端;要注重对不同单位在同等投入情况下产出效益的比较,通过相互间的比较来强化竞争意识,激励广大行政人员在比学赶帮超中提高效益。同时,要健全效益奖惩机制,以赏罚分明促效益。
  要把效益与个人成长进步结合起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使工作尽职尽责、工作质量好效益高者受奖,铺张浪费、工作效益低下者受罚,激励行政人员履职尽责、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指标。
  三是健全以效益为目标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坚持实践中形成的组织监督、纪律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和审计监督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应突出抓好以下环节。健全法纪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坚持依法监督,积极防范和和消除不按价值规律办事等消极因素;特别是要从制度上明确监督机构的权威,着重处理好监督与决策关系,使之能够从决策层面开始展开全面监督。健全效益审核机制,对投入较大的项目和活动要加强全程效益审核,在决策过程中对投入数量和预期效益进行评估,在运行过程中对效益进展进行审核,及时控制和纠正投入大于产出等现象,并在事后建立效益备案制度,为评价考核或同类项目的比较提供依据。健全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责任追究的程序,加强提案、立案、调查取证、申辩、审议、决定、复议、申诉等流程建设,明确管理者及相关人员所负的各类责任,对因工作失职给集体带来严重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以“交学费”、“集体负责”为借口逃避责任。
  2.3创新管理方法目前,一些单位尽管已经相对提高了办公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但仍习惯于老方法老经验,管理方式简单粗放。因此,必须积极创新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性。
  一是积极探索科学量化的方法。
  通过科学量化的方法实施精确管理,是在目前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之路的重要途径。
  要积极探索岗位目标量化方法,通过定岗位、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的措施来规范和落实岗位责任制,认真细化各项岗位目标的实现程度,准确地确定其质量等级或同一等级的细微差别,实现岗位目标的精确化。要积极探索效益计量方法,可引入绩效管理中的平衡记分法,根据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将记分项目分为四个角度:经费使用角度,主要计量对经费使用的有效配置和节约,以及在一定预算指标内完成相应的任务或更多任务的情况;工作对象角度,主要衡量上下级和基层满意度;业务流程角度,主要计量速度与时间指标及与其他人工作的比较;学习和创新角度,主要衡量能力提高和解决难题等情况。平衡记分法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已有成熟的运用,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考有关资料认真学习探索。还应注意的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效益是无形的,并不能完全用定量的方法来解决,比如政治效益和长期效益等,还需要我们用定性的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因此,要积极探索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有机结合,对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和单位长远发展的问题,有时成本高一些也要办好,这些工作效益主要应通过投入量与群众满意度之比是否合理来衡量,力争实现政治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其基本原则。
  二是积极探索统筹协调的方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效益管理也必须贯穿这一根本方法,全面、综合、联系地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管理的集中效益。首先,要着眼于系统,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深入研究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明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加大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内容的投入,真正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刀刃”
  上;同时,还要全面认识事物,既要看到重点,又要兼顾一般,使显性效益与隐眭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得到有机的统一。其次,要着眼于发展,处理好短期与长远的关系。用辩证的思想和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既要对解决现实热点难点问题有合理的投入,又着眼长远建设和发展,对人才、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给予必要的投入,实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科学统一,避免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第三,要着眼于全局,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科学把握本单位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局部利益无条件服从于全局利益,杜绝本位主义,保证资源效益发挥的最大化;同时,要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使坚持全局的统一性与局部发展的多样性得到有机的结合,促进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的良性互动。
  三是要积极探索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效益管理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技术,在目前逐步实现管理办公设备现代化的同时,更要强调办公设备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和人机结合,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提高设备的利用效能,逐步实现效益管理技术手段的自动化、智能化。同时,要广泛吸收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理论,从而形成以精确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以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推动行政管理效益的提高。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