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LP或将成真 外资享受国民待遇近在眼前

来源:工商管理硕士(MBA)    发布时间:2012-07-13    工商管理硕士(MBA)辅导视频    评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期以来由于政策限制,纠结于人民币基金的外资终于有望盼来春天的脚步。
  上月有消息传出,经过与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的多次研讨,关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参与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试点的方案(下称“试点方案”)已通过相关审议,预计将在4月份公布,该方案将率先在上海浦东新区展开试点。
  知情人士近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该方案很快就将正式实施,其主要的核心在于外资设立人民币基金时,GP如出资不超过5%,可一次性换汇成人民币,且不改变基金的性质。同时,GP如是外资身份也将不再改变基金的性质。“该方案有效解决了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所投人民币基金的‘国民待遇’以及外币汇兑问题。”上述人士说。
  目前我们可以搜集到的信息显示,试点方案规定,外资参与人民币基金的合计出资比例上限为50%,其将参照QFII模式,通过设立类似的QFLP制度,由外管局批准额度的方式进行。不过,申请QFLP资格的外资或将必须达到一定条件,如管理基金的规模、从业经历等。
  “该试点方案是上海相关部门与商务部和外管局充分沟通后达成的结果,可能是目前为止外资涉足人民币基金中最好的政策了。”上述人士指出。
  自由结汇给境外投资人便利
  其实在2008年海外红筹被判“死刑”之后,外资就已开始觊觎人民币基金。2008年普凯基金、第一东方、德丰杰以及中启动基金先拔头筹,率先以“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身份落户浦东,然而,除了普凯基金以外,其他基金一直未有实质性的募集进展。
  由于我国外汇管制造成外资PE在境内设立并募集人民币基金,其所投基金的本金如何进入及收益如何汇出问题一直是道不小的坎。
  而试点方案的推出或将有实质性突破。清科研究中心林婉婷告诉我们,按照142号文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应当在政府审批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使用,除另有规定外,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境内股权投资”,这使得当前境外资本参与人民币基金进行境内股权投资时存在颇多顾虑。
  已成功募集两只人民币基金的普凯基金管理合伙人姚继平上月初在Chinaventure年会间隙无奈地告诉我们,在当时人民币基金募集设立的过程中,由于上海此前并无先例可寻,需要很多部门汇总意见,一直迟迟等不到结果。然而当时LP的资金已悉数到位,LP给其施加的压力使其不得不最终将基金注册地选在天津。
  据他介绍,目前在天津注册人民币基金有两层架构,首先在国外注册基金管理公司,其次先在国内成立股权管理公司,然后再与LP组成有限合伙制,该公司即被承认为中国公司。
  “目前来看,新试点方案在结汇问题上将有较大突破,并在境内投资收益与本金购汇成外汇并返还给境外投资人时,QFLP制度将提供自由结汇的绿色通道。” 林婉婷表示。
  与本土基金平起平坐
  按照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外资创投是指外国投资者或外国投资者与根据中国法律注册成立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以创业投资为经营活动的外商投资企业。”
  “当时业界曾传出GP的出资额只要是在总额的20%之内都被认定为本土基金,但是否认同,还得打个问号。” 姚继平说,“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基金资金来源中只要有来自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就被认定为外资创投,将受外商投资审批程序和要求限制。”
  为此,姚继平当时的做法是普凯基金在设立人民币基金时,外资PE在成立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后,将美元结汇,GP出资的1%资金用人民币进入,在内地成立一家以人民币注册的子公司,然后以这家子公司名义用人民币与国内的LP共同成立人民币基金,以此来规避可能出现的投资麻烦。
  一位外资合伙人告诉我们,如果该方案最终实施,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化了项目审批流程,提高投资效率。据其介绍,其之前的中外合伙制人民币基金在每投一个项目时,除需接受项目所处行业监管部门审批外,还需通过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批复。“一个项目投资审批往往要耗上几个月,许多项目等不及,就去找其他基金了。”他说。
  据悉,试点方案已明确获批QFLP设立人民币基金可享受本土基金待遇,仅对投资项目所处行业有所限制。然而,这一问题能否有实质性突破,目前还有待最终方案的证实。
  据我们了解,普凯基金目前正在准备募集第二只房地产人民币基金,姚继平当时曾表示,如果上海PE政策的相关实施细则能够落地,其下一个人民币基金很有可能回到上海。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