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涨幅达三成

来源:工商管理硕士(MBA)    发布时间:2012-07-13    工商管理硕士(MBA)辅导视频    评论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网指出,今年1~10月份,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仍呈上涨态势。
  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大宗农产品(14.29,-0.12,-0.83%)多数种类涨幅超过或接近三成。在能源类产品中,成品油及原油进口均价均在三成以上。
  同时,在海关总署公布的我国外贸总额的统计数据中,今年1~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29753.8亿美元,同比增长24.3%,累计外贸顺差1240.3亿美元,减少15.4%。
  有经济学家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发达国家遭遇经济危机后,我国出口量减少;而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进口量却在扩大,国外通胀造成的涨价,通过外贸对我国产生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多种商品进口涨幅超过三成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当前外贸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动向(2011年10月)》报告中显示,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仍呈上涨态势。
  在今年1~10月份的农产品进口中,多数种类商品进口均价涨幅超过三成。其中,谷物及谷物粉进口均价377.7美元/吨,上涨47.9%;大豆进口均价573.9美元/吨,上涨29.8%;棉花进口均价2972美元/吨,上涨61.7%;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1175美元/吨,上涨38.4%;食糖进口均价689.2美元/吨,上涨35.4%。
  而在资源类产品中,价格涨幅也大都超过三成。其中,铁矿砂进口均价166.7美元/吨,上涨33.5%;原油进口均价770.9美元/吨,上涨38%;成品油进口均价798.5美元/吨,上涨34.5%;钢坯及粗锻件进口均价1145美元/吨,上涨26.7%。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发达国家遭遇经济危机后,我国出口量减少,同时随国内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进口量扩大,造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的下降。”
  输入型通胀或持续3~5年
  “就目前情况而言,发达国家经济情况在3~5年之内恐难复苏,短期内这种输入性通胀将会持续存在。”徐逢贤表示。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前所长汪同三分析认为,“理解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首先应该看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上涨趋势,这是中国没有办法决定却又必须要面对的。”
  对于输入性通胀的根源,汪同三表示,这主要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所造成的。以美国经济衰退之后两年的恢复程度来看,此次危机的影响可以说是二战后最大的一次,所以美国必须对经济进行刺激。
  不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当前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会对国内通胀构成太大的压力。
  “在紧缩政策下,经济放缓,投资需求冷却下来,会让价格传导的作用有限。”孙立坚表示,如果放在2009年4万亿刺激的经济环境下,国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国内会是一个较大的压力,但在当前的环境下,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会小很多,对PPI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不过,现在没影响不代表以后没影响。”孙立坚表示,一旦政策转向开始刺激经济,将来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就会增大,国际游资也会利用投资发力的时候炒作价格。
  汪同三表示,当前国家十分重视通货膨胀问题,这个问题将在“十二五”期间持续存在,是因为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已开始发生变化,正从需求拉动型通胀向成本推动型通胀转变。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