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热点预测

来源:考研    发布时间:2012-07-17    考研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人权问题
  • 第2页:大纲考点内容
  • 第3页:纪念建党90周年(1)
  • 第4页:纪念建党90周年(2)
  • 第5页:大纲考点内容一
  • 第6页:大纲考点内容二
  • 第7页:大纲考点内容三
  • 第8页:大国关系(1)
  • 第9页:大国关系(2)

  ◇右倾和“左”倾错误

  陈独秀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犯了右倾错误,提出“二次革命论”。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从1927年至1935年遵义会议,“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

  第一次,1927年11月——1928年4月,“左”倾盲动主义,认为革命高潮到来,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局面。

  第二次,1930年6月——9月,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1931年1月——1935年1月,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危害最大。

  遵义会议(1935.1):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

  ◇延安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当时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毛泽东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所以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克服主观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作了新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样,实事求是就成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通俗而又生动的表述。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毛泽东强调,加强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在整风运动中,全党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整风运动文献,联系党的历史,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端正了思想路线,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从“两个务必”到“三反”运动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思想。

  1950年和1951年,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的教育。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这一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旨在惩治腐败,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条件下,围绕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21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以及一系列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四个必须要求)首要任务: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找到新的实践。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它们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首都,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

上一页456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