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政治试题

来源:考研    发布时间:2012-07-18    考研辅导视频    评论

答案解析:

1【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是一种精神力量,它通过对新事实、新现象的发现,对本质、规律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见,实现其认识功能。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

2【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这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3【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是实践高于认识的真正优点,理论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是在思想上预测或者指导,只有实践才能够直接地作用于对象,有效地改造和创造物质对象。可见,这位未来学家真正的意思是要以预见为基础,通过实践真正把科学的预测和理论转化为现实。

4【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内容。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5【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电脑的标价一般是在电脑这种商品上贴一个标签,标签上写着货币的数额,而并不是真的金属货币或者现金,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标签而已。人们在看到这个标签就会在头脑中有真实的货币量。

6【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题目中的说法表明,这台磨床的物质磨损是4000元,精神磨损即价值的贬值为1000元=20000-(20000/10)×2-15000。

7【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8【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这一状况导致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在强敌环伺的白色政权中生存下来,并最终得到发展和进步。

9【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内容。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新的土地改革法和刘少奇就此所作的报告明确地提出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经济方针,它反映了毛泽东关于当时环境不同于战时华北土地改革的观点,以及维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10【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党的群众工作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毛泽东这句话正体现了这一思想观点。

11【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中,所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只有搞清这个问题,才能确定中国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12【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道德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也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要提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之中。

13【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人才的竞争将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科教兴国战略在本质上是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是人才。只有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4【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15【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国际重大时事。

  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是指以总理沙龙多次宣称的在巴以和谈失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受阻的前提下单方面实行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其核心是通过撤出所有加沙的定居点和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定居点来实现与巴分离,然后再根据以色列的主张界定一个巴勒斯坦。

16【答案】AC

【分析】本题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题目中说法表明世界的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往往需要通过某种物质的手段或者中介来实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些表现为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人为的,因而不选B;这种联系也一定需要通过意识或者信息来实现,因而不选D。可以说信息是人类社会或者人与人之间普遍联系的基础,但不能绝对的说是整个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物质世界反而是信息的基础。

17【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这三大规律都属于社会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们能够主观创造的,因而不选C。

18【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绝对地租的含义及形成。

绝对地租是指由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而在当代,绝对地租主要来自于农产品的垄断高价,来自于工资和利润的扣除。

选项C是级差地租的特点,故而不选。

19【答案】BCD

【分析】本题考点: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私有制与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营经济肯定要受到公有制的影响和制约,而且我们还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故而不选A。

20【答案】ACD

【分析】本题考点:规范市场秩序的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问题做了精辟阐释:“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21【答案】AC

【分析】本题考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

   题目中的说法表明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产阶级。

22【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面临的特殊困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面临的特殊困难包括,封建主义思想的深远影响,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广大党员文化水平很低和共产国际的影响等。

23【答案】BD

【分析】本题考点: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24【答案】ABC

【分析】本题考点: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5【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方向,因而不可能主张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故而不选C。

26【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依法治国及其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7【答案】ABC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4年9月19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8【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题干中的四个选项都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内容,都是正确的。

29【答案】ABC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D项《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1年底签订的,在时间上不合适。

30【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