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利施工项目环境管理

来源:一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13-03-18    一级建造师辅导视频    评论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中不适当的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耕作等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粗放式的经济发展,环境成本化,不考虑资源的更新速度及生态服务的价值,低成本的工业发展都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浪费和短缺的根本所在。然而,社会的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前及当代人的发展需要,也要考虑今后及后代人的发展和生存需要,给后人留下一个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是当代人的责任,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担负起这个历史的责任。环境的保护已经到了必须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地步,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环境保护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一、施工项目环境管理的任务环境和发展,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前途和命令,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已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要求人们长期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对环境保护加以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虽然绝大多数是处在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比起城镇建筑业等要相对要小得多,但影响是仍然存在的。怎样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这就为我们水利项目施工提出了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做好环境保护的课题。

  在项目施工前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对象、程度加以准确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在施工中采取有效预防办法和管理,使项目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是项目施工中环境保护的任务,也是项目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施工项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一般有:空气、噪音、固态废弃物三类。

  空气污染有:钻探、爆破、土石方开挖、砂石料加工、混凝土生产、水泥运输产生的粉尘、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尾气排放、施工机械燃油废气、生活燃煤烟尘等。当工程量大,机械众多的大型工程,在遇到不利的气象和地形条件时,会造成大气污染物积聚,严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引发人体呼吸道疾病,甚至会出现酸雨,土壤酸化,农作物、水果、陆生植被都会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噪声的污染又大致分为三类:固定的、连续式的钻孔和机械设备的噪声。短时、定时的有爆破噪声;移动的有交通噪声。钻机、挖掘机、破碎机的噪声。长时间在高噪声的环境中操作的人员听觉神经系统及身心健康都受到伤害。另外在施工现场附近居住区、医院、学校等噪声敏感点。超标准的噪声会干扰人们安静的生活、医疗、教育环境,尤其在夜间施工,影响最大。

  固态废弃物污染有:建筑弃渣和生活垃圾。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弃渣、生产废料量一般较大,堆放处置不当,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损毁农田、堵塞河道;生活垃圾不及时处理,不仅污染空气,有碍美观,而且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造成蚊蝇孳生,鼠类繁殖,加大各种疾病的传播机会,在人口密集的施工区导致传染病流行,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

  但是,根据每一项目所处的时间、地理位置不同,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不同,使用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不同等等,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对象、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在项目开工前,施工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所制定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本着全面、具体、与环境影响关系的原则对由于修建工程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进行一一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预测和评价这些因素将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程度。根据预测和评价结果将这些因素对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为制定预防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中,要特别关注的是异常和紧迫状态下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因为正常状态下的环境因素内容较为容易全面的识别,而对异常和紧迫状态下的环境因素往往容易遗漏,这些环境因素一旦发生,就有可能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将有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某工程在冬节开始施工,建设单位指定参与施工的几家施工单位都将开挖弃渣集中倒入一无明显来水痕迹,通往乡村的干线公路下的凹槽中,意在填满平整作它用,没有预料到雨季到来后,公路背水沟已经受堵未能发现,沿公路背水沟汇集来的山洪越过路路面将部分弃渣带入侧面的水产养殖场,结果造成养殖户索赔近100万元,当然最终经过多方协调和千辛努力以少于养殖户索赔的1/5进行赔偿而了结。

  三、施工项目环境对策措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一般采取的降低对环境的措施有:对空气的污染采取钻孔、开挖采取湿润法、凿缝打裂法、车辆尾气净化装置、路边适当进行绿化、路面洒水、水泥等粉状材料运输和堆放采取遮盖、防漏措施等;对声源的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并在平时加强维护和养护;对高噪声设备选择适当位置安放,用吸声材料做成隔声屏障、隔声罩、隔声间;施工作业人员佩带隔噪声用具等;在固体物处理上将弃渣用于坑凹回填、填筑道路或造田造地,土地平整后植树造林。选择荒山荒地堆放弃渣,减少植被破坏,弃渣场边设置排水沟、挡土墙,防止水土流失。及时清理和处理生活区垃圾,施工结束时,及时对生产作业区和生活区迹地恢复、消毒、绿化等。

  由于项目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条件不同,同一种环境影响因素在不同地点、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项目上所造成影响的范围、对象、程度也是不同的。项目工程应针对其本身的特点,对已经识别的不利环境因素和预测评价,结合企业经济、技术条件及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制定出能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具有可操作性并适合于项目工程的对策措施,报经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对于潜在的可能在异常和紧迫状态下发生的环境因素以及尚未能识别的环境因素突发事件,项目部应比照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应急对策措施,制定对策措施预案,以提高异常和紧迫状态下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便将影响程度和损失减少到最低。

  四、必要的资源保证目前,许多确信自己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的企业,正在争取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有的取得了取得认证证书。但是我们不能仅此认为通过认证的企业就已经做得很圆满,关键是真正承认环境管理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体系配置资源、进行职责分工,使体系对贯例、程序和过程的不断评价,来有序、一致地处理环境事务。换言之就是企业是否为体系配置了财力、物力、人力,使体系在活动中、项目上将企业所制定的环境方针加以贯彻,在项目上针对施工的工程所处的位置、特点对环境因素有效地识别、评价,制定其实有效的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和管理,真正将由于项目的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低程度提供根本的保证。企业要真正实现自身的愿望和对社会产生环境绩效,企业最高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认证并非名誉和墙上一纸,尤其在项目上,对环境的影响管理要做到识别全面具体,方针目标明确,资源落实保证,主动积极预防到位,应急措施有方案准备,检查督促及时跟进,严格评审持续改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具有良好环境绩效,只有这样企业也才能在所建立环境管理运行模式下,不断改进提高,为企业树立信誉,赢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近年,本人所在单位承担施工的部分工程,在施工中和施工结束时,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和措施。如:都匀茶园水库、绿茵湖水库除险加固(CI标)溢洪道整治、高街水库除险加固等等工程施工中,虽然设计并没有提出要求,但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避免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都采取了部分有效对策,如:开挖边缘紧贴民房采取人工凿裂法施工;在弃渣形成的坡面上采取砌石分隔种草、上设置排水沟、下建挡土墙;由于施工道路的修建,影响个别村民种植的风景树等,事前外移借植,事后移回复植;为减少影响居民的休息和安静的生活,不安排在夜间钻孔、爆破、重型机械出渣及混凝土拌和施工;对通过施工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及车辆通过频率较高的施工道路,为减少公路上车辆通行时尘土污染环境,在气候干燥时安排专人洒水等措施;工程结束及时对生产作业区和生活区迹地恢复、消毒、种树、植草绿化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绩效,得到了社会和环境管理部门的认可。

  五、持续改进,不断完善ISO1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指南中指出:“一个将环境管理体系纳入其管理体系的组织,可有效协调环境利益和经济效益,并使之融为一体。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可以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为了实现建立和不断持续改进提高环境体系给企业带来的间接优势效益,企业就得通过对自身的活动过内部的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对不合格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促进环境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环境绩效。

  所以,在项目工程完成后,除项目部要及时总结评价外,企业要根据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所制定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项目工程在环境管理上所制定的对策措施、资源的投入、采取的管理办法、取得的环境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改进的机遇,从而实现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环境绩效目标朝着最佳方向努力。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