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单元:初级经济基础第五章

来源:经济师    发布时间:2012-01-23    经济师视频    评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重点分析: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1.熟悉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
  2.掌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所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由以下4个方面决定的:(要求记住根本任务的准确表述,并对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的具体表述加以理解)
  1.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
  3.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
  4.是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
  3.掌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1)剥削制度、两极分化的深刻经济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不仅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而且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
  ①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本身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保障,而且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通过改革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就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同时,必须看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可能在不同地区、行业和社会阶层之间出现贫富差距,要求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手段加以调节。
  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表述:
  定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必须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④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含的其他内容
  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特殊的初级阶段,具有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
  再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掌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内涵和实现形式
  (1)基本内涵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全民所有制;
  ②集体所有制。
  注意: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中外合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由其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④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⑤实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熟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作用。
  (1)形式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所组成,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注意:外资经济是指“三资企业”中的外资部分,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所谓的“三资企业”,是指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掌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实质、特点、依据和具体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按劳分配:
  依据: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以其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取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其内在要求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具体方式:主要有工资、奖金、津贴和劳动分红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
  依据:按照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
  具体形式:利息和利润是资本的收入;租金是土地的收入、非公有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力的收入等。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