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考试辅导第一章

来源:经济师    发布时间:2012-01-23    经济师视频    评论

  

  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财政现象,人们总是主动或者被动的参与着财政活动。人们参与财政活动,都是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财政的起源

  国家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一)原始公社制度下,没有独立意义的财政

  (二)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样就为国家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处理原始公社内部事务的氏族组织逐步地演变为国家。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就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就是财政分配。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为奴隶制国家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必然性。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例题1】财政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A

  解析:教材第五页内容。

  【例题2】国家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国家的出现

  C. 剩余产品的出现

  D. 阶级的出现

  E.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答案:ABCD

  解析:财政产生的条件分为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两大类,共五方面。

  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的一般特征

  一、财政分配的主体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如此。财政分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由国家来组织进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范畴的基本特征。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包含几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第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第三,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二、财政分配的对象

  从财政分配的实际内容来考察,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三、财政分配的目的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四个特征:

  第一,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第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产品不具有排他性;

  第三,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代价或只需付出少量的费用;

  第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社会公共需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如国防、外交、普及教育等。

  2.准社会公共需要。如高等教育、医疗事业。

  3.大型公共设施。如邮政、民航、电力和城市公共设施等。

  注意:教材上每一个层次的代表行业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例题3】我国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

  A. c

  B. v

  C. m

  D. c+m

  答案:C

  解析: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即m。

  【例题4】财政的一般特征包括(  )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 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个人收入

  C.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D. 财政分配的制度是经过行政程序建立的

  E. 分配的形式主要采取交换方式

  答案:AC

  解析:财政的一般特征包括财政分配的主体、对象和目的三方面,故排除DE选项,B选项错误,应为剩余产品。

  财政:西方通常称为公共财政、公共部门经济、公共经济。

  初级经济师考试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的定义:

  纯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或者社会集团享用。典型事例如“国防”。依据受益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公共产品区分为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公共产品。

  相比之下,私人产品的效用则是可分割的,私人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够买卖的份额,而且其效用只对为其付款的人提供,即谁付款谁享用。

  2. 受益的非排他性

  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产品,也不会影响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典型事例如“灯塔”。

  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当某人购入特定的物品进行消费时,就已经排除了他人购买和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某一个人或者经济组织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排除和妨碍其他人或者组织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公共产品的这个特征,意味着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无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而消费者获得私人产品,则必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提供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私人产品的提供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混合产品”。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

  市场失灵的五个主要表现:

  1.公共产品:结合已讲的公共产品的特点理解

  2.外部效应:

  含义: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者私人收益与社会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关键是指某个人或者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如:工厂生产造成的污染。

  3.不完全竞争:

  含义:不完全竞争是指某些行业因具有经营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边际成本不断下降,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可能为少数企业所控制,从而产生垄断现象。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与失衡:主要由于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灵活反应的调节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的范围是以“市场失灵”为标准,是以纠正和解决“市场失灵”这一问题来界定的。

  (三)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体系

  1.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正确认识财政的性质。

  2.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范围。

  3.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各级财政的权责和收支范围。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例题5】公共产品的特征包括(  )

  A.权属的社会性

  B.效用的可分割性

  C.受益的排他性

  D.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E.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答案:DE

  解析:注意公共产品四个特征强调是“四非”。即非可分割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非盈利性。

  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财政职能是财政的本质反映。  

  从财政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看,可以把财政职能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这三个方面。

  一、资源配置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与必要性

  概念: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必须进行财政资源配置,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1.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

  2.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手段:

  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其主要手段是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现。

  2.调节产业结构主要有两条途径:

  (1)调整投资结构;

  (2)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首先是调整投资结构,其次是利用税收、财政补贴和投资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再次是调整资产存量结构。

  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这主要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在整个社会需要中所占的比例。

  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的目标

  初级经济师考试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

  一般来说,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的:即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

  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做法:

  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的主要做法:包括税收、财政补贴等手段在内的各种财政手段的调节,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使每一个企业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

  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主要做法: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差距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是两方面的手段,一是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如社会救济可以达到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目的。

  经济稳定职能

  (一)经济稳定的含义

  经济稳定包括多方面的含义,通常是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二)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关键是做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财政在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平衡方面,主要是通过以下手段:

  1.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调节

  财政利用预算调节的主要手段:通过作为财政收支计划的国家预算来进行,调整国家预算收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起到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平衡的作用。一般而言,要求国家更替使用赤字预算和结余预算来进行调节。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补充内容】“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指现代财政机制所具有的一种无需改变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起自动稳定经济作用的内在功能,多通过转移性支出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发挥调节作用。

  财政利用“内在稳定器”调节的主要手段:表现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制度。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的安排上,其效应正好同税收相配合。

  【例题6】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有( )。

  A. 资源配置职能

  B. 收入分配职能

  C. 调节经济职能

  D. 经济稳定职能

  E. 协调利益职能

  答案:ABD

  解析:牢记财政的三大职能。

  【例题7】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财政应采取的政策是( )。

  A. 财政平衡政策

  B. 财政结余政策

  C. 财政赤字政策

  D. 略有赤字政策

  答案:B

  解析:教材第14页内容。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