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下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思路

来源:结构工程师    发布时间:2013-04-05    结构工程师辅导视频    评论

  2.2 个性化开发

  城乡地区文化存在差异,什么样的人建什么样的房。一段时间以来,楼盘中“同质化”倾向严重,尤其是一些大楼盘之间,根本看不出两个小区之间有什么明显差别。随着中国改革开发步伐的加快,中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反映到住房上面,就是需求的多样性,消费的合理性。房地产开发商应是住房消费的组织者、新型生活方式的引导者、开发创新的参与者、个性追求的实践者,而不是落在后面,被动应付消费者日新月异变化着的消费理念。

  “个性化”的楼盘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楼盘的外观造型上要体现城乡地区的文化差异,要风格各异。比如,在户型设计方面,要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量体裁衣”。“个性化”的开发来源于创新,其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要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着想,才能设计开发出有“个性”的住宅产品。本人认为,应坚持以中低收入人群为服务对象,户型上应以小户型为主、多户型并存,并保持这种开发理念的一贯性。而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的开发,正是这次七部委文件中鼓励并享受优惠政策的对象。

  2.3 联合开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楼盘已呈郊区大盘化趋势。这是因为郊区地价相对便宜,周围环境制约因素少,可以减少开发成本;郊区环境好,适合人们居住。但在郊区居住最大的障碍是交通不方便,生活设施不配套,而大楼盘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动辄十几万乃至上百万平方面积的开发,从成本的均摊上有利于开发商做好环境规划,做好生活设施的配套工作。但小型房地产企业因为开发资金实力的原因就做不到这些,眼看着一些好的开发项目及地块被大型房地产企业拿走。

  如果几家或十几家小型房地产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开发,“集各家之长,合众人之力”不就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了吗?大楼盘的优势在于“大而全”,讲的是功能配套,如果小型公司将大楼盘应配的各项设施分而摊之,形成“小而联,联而全”的格局,不就仍可以和大公司对垒抗衡了吗?

  本人认为,可以由当地的房地产协会牵头协调,在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机配合的前提下,每一家公司负责其中的一项生活配套设施,有的做会所,有的做健身场所,有的做园林楼阁,做的精,做的细,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社区了。

  2.4 借势开发

  大型房地产公司有资金实力,有优秀人才,有品牌战略,动不动就几十公顷的土地、几十万平方米的楼盘,他们可以实施“大楼盘郊区化”战略,开发“多功能全方位”的现代化社区。而小型房地产企业因实力不如人,就不能有如此大的气魄。宏观调控后,各的银行都加紧了贷款的审批,造成小企业融资困难,以前总投资一千万的项目,资本金有两百万就可以运作,现在要求自有资金要达到三百五十万以上,项目没有资金就很难运作,小企业就只能开发一些小楼盘。

  本人认为,大型房地产公司在郊区做多功能全方位配套的大楼盘,小型房地产公司可以在大楼盘周围做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不屑于开发的项目,做一些“迷你型”楼盘的开发。大楼盘在基础设施、环境配套上下功夫,小楼盘可以在建筑质量、户型设计上花力气;大楼盘有销售策划,可以在电视报纸上做广告,搞文化品位时尚需求的概念炒作,小楼盘可以不动声色,以价格取胜。这样就可以在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房地产公司在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经验等方面都没有优势,不具备同大公司直接竞争的实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应该发挥自己船小好调头的长处,不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市,要因时因地,找准项目投资的切入点,从项目前期策划、工程施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所做的项目求精不求大,做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这样就能开发到一个城市就可以在一个城市站稳脚根,才能逐渐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能保障开发的持续性。同时小公司要务实,要多积累经验、多练内功,搞好企业的内部管理,培养和发掘房地产管理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发展思路正确、开发模式灵活、人才搭配得当的小型房地产企业不会因弱小而消亡。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