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结构产业化发展浅析

来源:结构工程师    发布时间:2013-04-05    结构工程师辅导视频    评论

  三、国内钢结构企业现状

  我国钢结构业发展极为迅速,已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钢结构加工企业。钢构企业总数已发展到上千家。其中年产能力在5~15万t之间的有10多家;装备水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能力接近国际水平的也有10多家。这些企业设计、制图、放样基本上是由计算机用各种专业软件完成,能承担我国国家级工程的钢结构制造,如:大跨度桥梁、巨型水坝闸门、高层和大跨度房屋结构等。在市场机制下,一大批中小规模的加工企业应运而生,虽然年产能力不足1万t,但这些企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可弥补大企业的不足。此外,随着国外资本和技术设备进入我国,出现了许多中外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在体制、规模、加工方向等方面形成了多样化趋势。2005年我国钢结构产量已达1500万t,产值约1200亿元。但当前钢结构行业面临钢结构产能远大于实际产量,很多企业任务不足,生产能力不能发挥,供需差距拉大,导致恶性竞争,相互压价等混乱局面。

  国内重要钢结构企业(2005年):中铁山桥集团;中国二十二冶金属结构公司;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上海冠达尔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东南网架集团;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杭州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等。

  我国钢结构业与国外差距:一是观念落后,对钢结构产业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设计理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三是钢材价格变化过快,涨跌幅度过大,市场竞争无序,企业利润波动很大;四是科研资金投入不足,钢构标准及规范编修期长;五是钢结构加工制作、施工安装装备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国内钢构企业运作模式分析

  外资钢结构公司:国外全资钢结构公司具有知名度高、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品牌较响、质量优异、收费较贵等特点,这些企业(如上海美建钢结构公司、上海巴特勒钢结构公司)在钢结构技术方面积累较多,具备综合优势,且拥有企业独特的业务、设计软件支撑系统,市场范围覆盖全国。

  经营模式:设计、加工、施工一体化,其中重钢方面以设计与工程总包为主。

  市场定位:大面积厂房项目、多高层项目、大型展馆等特种建筑。

  大型民营钢结构公司:资金较充足、品牌较响、设计制作施工力量较强,质量较好,市场范围遍及全国,一般在各地分区域设立分公司,大都具有特定的钢结构体系优势(如浙江杭萧、浙江精工在高层钢结构方面、东南网架在网架方面)。

  经营模式:设计、加工、施工一体化。

  市场定位:各种厂房项目、多高层项目、展馆等特种建筑。

  中小型民营钢结构公司:企业运作灵活、整体实力较弱、质量一般,市场范围集中在所属特定区域,依靠与企业周边区域业主建立的一定业务关系介入市场,生产运营成本较低。经营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经营模式之一:提供材料与加工为主。市场定位:构件加工。

  经营模式之二:设计、加工、施工一体化。市场定位:厂房、多层项目。

  经营模式之三:工程总包与设计。市场定位:各种厂房、多层项目等。

  国有钢结构公司:一般为大、中型钢构企业,市场范围覆盖面较广(如宝冶、中建系统等)

  经营模式:以提供材料与加工、工程施工为主,内部工程比重较大。

  市场定位:重钢为主,以各种厂房、建筑结构项目居多。

  五、国内钢构企业发展要素:

  一是必须市场化高效运作。在钢结构领域,良好的品牌、建立一定的业主、设计院的关系网是获得项目的源头。同时企业必须具备较强且反应快速的设计能力、报价能力、准确估计成本与获利能力(熟悉构件加工、材料供应、施工安装情况,能够把握成本与工期)。

  二是具有技术与产品质量优势。优秀的人才与精良的软硬件设备是钢构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依靠技术优势保证方案设计、构件制作、施工安装质量是钢构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以浙江杭萧为例,专门建立了研发中心大楼,解决外地人才后顾之忧,具有先进的重钢特殊加工设备;外资钢结构公司更是具有企业独特的业务软件支撑系统)。

  三是要重视资金流的控制。目前我国钢结构企业工程垫资普遍较为严重,工程款最终的回笼是个难题,实际运做资金流易出问题。国有钢结构企业对垫资既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程序上的问题。

  四是需建立良好的公司运作机制。国有钢结构企业大都运作机制不灵活、产权结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从业人员众多,极大制约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实行市场化的运作体系,才能使经营僵化、发展缓慢的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钢结构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关。钢铁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为钢构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国家政策导向从节约用钢、合理用钢向鼓励用钢转变,为钢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钢结构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4年全国钢构总量为1200万t,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钢构将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钢结构产业处在发展壮大阶段,属于成长型朝阳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对钢铁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国外大公司通行的做法。如蒂森利用自身原料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纽柯专门设置建筑系统事业部,生产房屋用零部件;浦项以钢铁为主导,还涉及民用建筑、电子、通讯、半导体晶片制作、工厂自动化、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新日铁涉足领域扩大到电子、工程制造、信息等,其工程建设业务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因此,国内大钢厂利用自身建材产品的优势,发展钢结构产业十分必要。(考试大结构工程师编辑整理)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