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挤技术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

来源:结构工程师    发布时间:2013-04-05    结构工程师辅导视频    评论

    共挤技术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塑料门窗型材成型工艺。随着国内、外共挤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挤出设备、原材料及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制造等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采用共挤技术 加工塑料门窗异型材这一先进技术得以发展。目前国内共挤出技术在塑料挤出加工中的应用水平基本与世界同步,大量的进口模具和成套设备是目前国内共挤出技术的主体,国内只有少数几个模具厂家具有设计、加工制造能力。这些共挤出技术近年来丰富了塑料异型材的品种。拥有这些共挤产品的企业也因此受益非浅。PVC异型材共挤产品形势逐年看好,特别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共挤产品十分畅销。
    从材质上分共挤技术 有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有机共挤技术和无机共挤技术。其中,有机共挤技术又包含同材质前共挤技术(精细料与掺加回收料的普通PVC异型材挤出)、不同材质前共挤技术 (包括PMMA与PVC共挤型材技术、软硬前共挤型材技术),以及软硬后共挤型材挤出技术。无机共挤技术又分为钢塑复合共挤技术和铝塑复合共挤技术两种。
    下面,我们将分别探讨各种共挤技术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
    一、软硬复合后共挤型材技术
    1. 产品特点
    1) 两种型材生产方式可供选择:a 单纯硬质塑料异型材挤出,b 软硬复合后共挤异型材挤出 (硬质部分定型后再复合软体部分) 。
    2) 复合强度极易控制,对于产品的回收降低了难度。
    3) 已有的硬质PVC型材模具可以加做后共挤部分,实现两种方式型材的生产(主要用于老厂旧模具的改造,投资少、见效快)。
    4) 不需要停车与互换模具即可在线变更挤出制品。
    5) 复合材料多样化(颜色、材质、表面光洁度),不受模具流道、物料流变行为限制。
    6) 尤其是上置式共挤出技术能够完全节省空间、安装简便(一般数小时后即可进入生产准备阶段)、无需改变现有生产布局,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7) 生产操作工艺简单、易于成型。
    2.模具技术特点
    1) 模具放置在定型台的尾端,含完整的复合机头和定型部分,在硬质主体部分成型冷却后,再进行复合共挤工艺。
    2) 模具可通过调整热风量的大小来控制复合强度。
    3) 接合部的压力控制、软料流量的控制均可在线调整。
    4) 清模简便、快捷,几乎不考虑糊料问题。
    3.产品应用范围、前景及应用实例考试大注册结构工程师
    1) 软硬复合制品主要应用于门窗压条、扇、框、梃等型材的密封部位,也可用于汽车、冷冻冰柜边条饰板等型材。
    2) 门窗型材地区性特点很强,如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台湾省等地区大多要求软硬复合共挤型材,对于具有一定规模跨区域销售的型材厂家,如果进入此地区市场有必要具备此类型材的生产技术。
    3) 目前,保定云飞、沈阳久利、哈尔滨中大等企业均有成熟应用。
    4) 使用复合材料可降低成本100-600元/吨(取决于主、辅型材)。并可省去密封条后装工序及密 封条运输、仓储。
    二、型材表面彩色共挤技术
    1.产品特点
    1) 外表面复PMMA彩色层,防老化性能优于PVC型材,提高耐候性、热稳定性及防紫外线和良好的抗冲击功能。
    2) 外(内)彩色表面易于与建筑色彩协调配套,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3) 可以保留原单色型材模具,后加做机头或机头的一部分实现共挤彩色表面。费用低。不制作彩色表面时,模具仍可恢复生产单色型材。
    2.模具技术特点
    1) 采用前共挤方式(后共挤彩色表面尚不成熟),在挤出型材时,附加彩色层与之共同进入机头部位再一同引入定型模。
    2) 采用PMMA材料制作表层时注意调整物料出口流量及克服温差。
    3. 产品应用、前景及应用实例
    1) 建筑物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对于门窗有同样的要求。型材表面彩色共挤技术很好地顺应了这股潮流,市场前景看好。
    2) 北京星航、山东三联、中山石歧化工厂均有应用。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