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考试新观念指导注册建筑师:第三种态度

来源:注册建筑师    发布时间:2013-04-04    注册建筑师辅导视频    评论

制订策略

策略=方向

策略是在特定立场上建筑师对进入一个工作时,在方向、方式上的决策。
方向和方式都是具体的。
建筑面临的问题很繁杂。但建筑师的社会意识可能促使他/她特别关注公共空间,将主要能量投入公共空间的创造,其他问题退到相对次要地位。这是立场直接影响方向的例子。
在更基本的层面上,一个项目不是全方位地平均地展开研究/设计,而是有必要建立起一个主攻焦点。如有些大规模低造价办公空间,结构的突破难度很高,但在功能的组织上尚有发展余地,因此决定从使用而不是从建造入手。这便是方向上的选择。又如,以多种可能性菜单或单一答案启动设计,是方式上的选择。有策略的工作是主动的工作。
方向和方式可能是阶段性的。就中国传统的问题而言,我们先后选择了空间、建造和形式作为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因为前人在继承传统形式/形象方面做了大量、成熟的工作;为了避免低效的重复,我们在实践初期决定从自己考虑更多、更熟悉的空间的角度出发探索传统。但过程不是简单线性的递进,研究积累、叠加,思考形式并不意味着放弃建造或空间。

所谓概念思维方法实质上是限定问题的方式,即对某一事物是否可以转换视角去理解?从而加深对其的认识或发掘其更根本的性质。因此是分析梳理问题的工具。在非常建筑以往的工作中,将建筑作为人造地形看待是概念思维的产物。将单体建筑设计作为城市问题处理,是社会性的同时也是概念性的决策。概念思维并不限于策略制订阶段,而是贯穿了整个工作过程。

立场/策略的意义:
明确建筑立场是试图回答为什么做建筑的问题。制订策略是试图宏观地回答如何做建筑的问题。
制订策略=建立评价标准体系。在如何的问题上不依赖审美趣味作判断。
建筑师容易过分强调建筑审美趣味的重要性,尤其与业主或大众的趣味产生冲突时。由于趣味比较感性,使建筑师与业主或大众的交流又产生困难,导致建筑师往往被动地妥协或简单地坚持。
立场/策略把建筑的沟通放在讨论问题或思想的基础上。帮助建筑师超越 趣味+控制 的工作模式。
立场的根本性,策略的不定性,也使建筑超越风格。

进行设计/研究

设计是在立场/策略的基础上做具体的建筑决定的过程,即试图微观地回答如何做建筑的问题。

设计的定义一:
设计是实现立场、执行策略的手段。

进而,
设计的定义二:
设计=资源组织
由于上述立场本质上肯定了建筑实践的社会性,设计因此不但不可能回避社会实践的复杂环境,而应将此环境中的种种因素充分调动起来。
资源永远是有限的。然而,不同的组织方法产生不同的效益。
资源组织的态度将局限性认为是资源的一部分。局限可能包括业主、规划要求、基地、使用、造价、规范、进度等。设计的挑战是如何将消极条件转化为积极条件。

要组织资源,就必须对资源分布的状况有准确了解,因此需要研究。
研究与设计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可能同时进行,并互为工具。也就是说,研究是连续的,如同概念思维,也贯穿设计的每个阶段。

研究的典型对象:
微观的:材料/建造/结构/围护/空间/使用/形式/基地等, 即研究认识建筑自身。
宏观的:传统/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即研究认识建筑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改变设计的意义:
研究 相对于 创作
发现 相对于 表现

创作与表现都暗示建筑的想法是建筑师头脑中固有的,与设计作为资源组织的工作状态下建筑师寻找答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设计作为资源组织是立场指导下做出的选择,而不是设计定义惟一的可能。然而,在两个方向之间跳跃或摇摆只能消解方向。同时,我也不认为大多数建筑师,包括我自己,头脑中存在着既定的答案。

资源组织不否定建筑工作的创造性。事实上,深入的研究辅之以概念性分析是产生特定的解决问题方式的途径。既然是特定的,就很可能是非常规的。

非常建筑的社会实践是以中国为基地的,与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希望通过上述认识建立起的是当代中国建筑实践的状态。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